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本报特约撰稿人 郝树声
溯源甘肃
位于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处的甘肃大地,形如横卧祖国西北的一柄如意,中间细长似如意之柄,柄之两端一头连着关中,一头连着新疆。42万多平方公里多姿多彩的土地,养育了今天2600多万甘肃各族人民。
一
“人猿相揖别,有几个石头磨过。”回望遥远的过去,我们能听到旧石器时代甘肃大地上先民们打击石器的咣咣声。甘肃是发现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地方。截至目前,从陇东黄土高原到河西走廊,共发现旧石器时代早、中、晚各期遗址21处。至少在20万年以前,甘肃的远古居民就以他们原始的生活方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段。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布甘肃全境,从10000年以前到5000年以前,甘肃的大地湾文化(一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早期齐家文化不仅是时间上的序列,也是空间上的分布。他们向文明走来,矗立了一个个历史丰碑。绚丽多姿的彩陶艺术可同西亚的耶莫有陶文化和哈苏纳彩陶文化相呼应;黍和油菜、小麦、大麻等农作物标本显示了农耕定居是当时的主要生活方式,其中的炭化小麦,最早可能从西亚传到了甘肃;大地湾的房屋建筑是当时的人们告别地穴式走向地面建筑的标志,其中的殿堂式遗址更是人们聚散议事的地方;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中出现的铜刀,是中国的第一件青铜器。如果说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满天星斗,众流归一,那么甘肃远古文化无疑为华夏文明的形成注入了自己的特色。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先民已经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二
进入青铜时代,甘肃境内发现的齐家文化、四坝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和沙井文化等,都是极富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时代大致与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仿,从4000年到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齐家文化中出现的马匹可能传自中亚而又传到了中原,说明早在齐家文化时期,甘肃大地就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沙井文化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可能与月氏有关。这都说明早在青铜时代,甘肃各地就已是不同部族、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和谐共处的时代。
在此期间,陇东和天水则是周人和秦人的发祥地。据《史记》的记载:周先人后稷名弃,从小喜欢农耕稼穑,“其游戏,好种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到了不窋之孙公刘时,“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上述所谓的“戎狄之间”,即今甘肃的庆阳一带。所以甘肃陇东地区不仅是周人的发祥地,还是农耕文化的推广和示范区。秦先人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犬丘之地,即今甘肃礼县一带。秦穆公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人在甘肃得到发展壮大,后来从甘肃出发,一路东进,最后在秦始皇时吞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始皇废除分封制而实行的郡县制,早在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就有了雏形。“伐邽、冀戎,初县之”,就在天水麦积区和甘谷一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的行政区设置,2700年来,相沿不改。
三
两汉400多年,河西地区成为联接西域的纽带和桥梁,是丝绸之路的交通孔道。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凿空西域,实现了汉帝国同中亚西亚地区的直接交流;驱逐匈奴,开疆拓土,设四郡,据两关,使河西地区成为深入西域的桥头阵地;出兵西域,远征大宛,军事外交并用,保障了两汉丝绸之路的畅通。当时的盛况是:“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甘肃1600多公里的交通孔道,沿线地区不仅为丝绸之路的繁荣作出了贡献,也深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辐射所影响。河西地区一片片绿洲的开发不仅推广了先进的代田法,而且西域的各种物种也找到了适宜的土壤。连片的绿洲农业连接到西域,使汉武帝“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战略思想有了经济上的基础;“凉州畜牧天下饶”受惠于河西地区此前长期的畜牧业发展。尤其是马匹的孳养,敦煌渥洼池的天马、西域的汗血马不仅是天子的爱物,也是军事国防的重要支柱;佛教的东来,儒学的西进,在甘肃地区都留下了既深且广的影响。
四
上一篇: 古堡新颜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