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4月28日,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境内的四女寺水利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闸门开启泄水。这标志着近一个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通水,千年运河迎来了世纪“复苏”。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从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代运河的发展,与运河漕运息息相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发生于南宋以后,在北宋时期,中国的诸多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而在当时,河运是主要的交通手段。那么,北宋漕运情况如何?其京城东京的钱粮等物资又是如何保证供给的呢?
开封与汴河水运
北宋首都在汴梁地区的东京(今河南开封),西京在洛阳,南京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北京在大名(今河北大名)。
春秋时期,郑庄公命令大将郑邴在开封建筑城市,取名开封,意为开拓封疆。当时,它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城市,仅仅用来贮存粮食。
三百多年之后的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魏国被秦国的商鞅打败,河西之地被夺走,为此,魏国不得不把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搬迁到开封城,并修筑了一座新城市,命名为大梁。所以,魏惠王又叫做梁惠王。孟子多次和他在大梁交谈,著名的《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背景就发生在这里。
开封地处黄河冲积扇上,其东面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西面不远处是丘陵山地。北宋时期的黄河冲积扇平原上河湖密布,开封恰好在河水、济水、汴水(汴河、汴渠)之间。河水就是现在的黄河,济水是现在黄河下游河道,当时是黄河的一条支流。
魏惠王迁都的第二年(公元前360),开凿了历史上著名的运河——鸿沟,为大梁成为“天下之中”大都会打下了交通基础,从此此城沟通了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中唐以后,江淮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逐渐赶上并超过了黄河流域,中央政府对江淮地区日益重视,开封作为连接江淮和首都长安的交通枢纽地位也就日益重要起来。
北宋之所以定都汴梁,能利用汴河沟通漕运是一个重要原因。北宋初期,赵匡胤曾多次考虑建都河南洛阳,因为洛阳不但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历代建都所在地,而且从地形条件上来看,西有函谷关、东有虎牢关、北有邙山,有利于军事防守,而开封无险可守,是四战之地。此外,洛阳是赵匡胤的出生地。但是其弟弟赵匡义坚决反对,理由是:第一,洛阳水运条件不如开封;第二,国都选址“在德不在险”。
宋代汴梁地区人口众多,除了平民百姓还有大量官员、眷属和八十万禁军。正如赵匡义所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宋史·河渠志》也说:“天下甲胄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京师,悉集七亡国之士民于辇下,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
随着人口的增加,东京所需要的粮食日益增长。宋朝初年的开宝五年,每年运入江淮米不过几十万石。几年之后,由于重兵集结京城,运入的粮食大增。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运入的粮食已经达到400万石;到宋太宗至道初年,猛增到580万石。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更是飞跃到700万石,创北宋漕运历史记录。直到北宋末年,运入东京的粮食,每年稳定在500万石以上。
汴渠漕运管理有序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帝国恢复了汴渠,并且开惠民渠、广济河通四方之漕运,为汴梁充当当时的航运中心打下了基础。到了北宋时期,中央政府更加重视汴梁周边的航运事业。
漕粮主要来自江淮地区,汴渠成为北宋的基本命脉。《宋史·河渠志》说:“汴河专运漕米兼小麦。此乃太仓蓄积之实……故国家于漕事,至急重要。然则汴河乃建国之本,非区区沟洫同言也。”
就汴渠的漕运管理而言,宋代沿袭唐朝分段转运的体制。在汴河沿岸的真州(今江苏仪征)、扬州、楚州(今江苏淮安)、泗州(今江苏盱眙),建设了许多仓库,存贮了从南方运来的漕粮,还有铜钱、丝织品、杂物、武器装备等。从淮南入汴河的船常有6000艘,每一艘运千石。从楚州、泗州到东京规定走80天,这6000艘船走80天叫做一“运”,每年可以走三到四运。北宋初年,十艘船为一纲,后改为三十艘船为一纲,汴河平时约有60纲。
就汴河漕运畅通而言,北宋漕运官员积累了许多经验。诸如保证汴河的水流量、清理淤积的泥沙、黄河水引入的控制等问题,他们都进行了许多实践,并总结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
汴渠漕运管理员工在每年春天选址开口引入黄河水,以保证汴渠的水量,到了十月枯水季节,则会封闭黄河引水口进行维修。引水口的选择对控制水量、泥沙有很大的关系。水量变化还须经过人工控制。在河口附近调整水势,让汴渠的水深达到6尺,如果水深超过7.5尺则需要泄洪。
但是,引入黄河水会有泥沙淤积问题,为了防止淤积,漕运管理员工采用自然冲刷的方法,用木岸人为地把河道缩窄,河面宽约60尺。我国用木岸束水冲沙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汴河两岸堤岸高过水面不过几尺,堤上遍植榆树、柳树,树与树之间筑有矮墙以防行人落水。为了保证汴河的水量,河两边挖了许多池塘蓄水济运,古代称这些池塘为水柜,同时在堤上建筑斗门用于引水冲淤积的泥沙。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汴河上还有水磨、桥梁等。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因为汴河引入黄河水充当水源,导致泥沙淤积问题十分严重,于是有人设想引入洛河、济河的水代替黄河水。为了拦截黄河让其不进入汴河,从河南巩县神尾山到汴口修筑了大堤拦截黄河。同时还修筑了陂塘蓄水,以便洛水不足的时候,决口济汴河。直到北宋末年,汴河基本依靠洛河为水源。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以前,由于汴河入水口冬天封闭、春天开启,一年通漕时间也就200多天,引入洛水之后,基本上全年均可以通航了。
四渠及黄河的重要补充
上一篇: 故宫的秋千只是用来玩的?你想简单了!
下一篇: 《清明》的作者是杜牧吗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