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受众观赏需求日趋多元。如何从这些发生在遥远岁月的历史故事中开掘出能够引起当代人共鸣的情感点,成为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面临的新挑战。在这方面,电影《三湾改编》的创作者做出的创新努力,得到了大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认可。
在传统叙事中,创作者往往将视角对准老一辈革命家的中老年阶段,他们经过岁月历练,大多经验丰富、沉着冷静。但电影《三湾改编》里的毛泽东只有34岁,何长工、伍中豪、何挺颖等也只有二十几岁。这些人物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气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与以往传统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的老一辈革命家形象有所不同,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观赏体验。青年时期的革命者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舍生忘死、艰苦奋斗,他们的人生选择与历史进程、时代发展同向,容易使当下与影片中人物年龄相仿的青年观众产生代入感和深层情感共鸣,从而获得“这一切与我有关”的观赏感受,缩短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年轻观众是电影消费的主要群体。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要想收获更多观众的喜爱,必须摸清青年观众的审美心理,贴近历史真实,塑造有血有肉、真实立体的人物。电影《三湾改编》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因此观众会不自觉地调动自身储备的历史知识或现实的生活经验,对作品情节的可信度予以判断核验。为了提升影片的真实性,创作者运用成长叙事的艺术手法让观众“相信”。影片开头先运用多维度叙事的手法表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接着细致讲述毛泽东进行“三湾改编”的原因及过程,力求为观众厘清这个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从芦溪到莲花再到三湾,关于“中国革命究竟如何走”这一问题,毛泽东在不断思考。这其实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情形有所呼应,自然而然能引发当下青年群体的思考和探索。影片较为详尽地交代了毛泽东面对的一系列困境,包括与国民党正规军的较量,与共产国际代表马耶尔的分歧,与军队内部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之间的观念矛盾等,激发了观众对毛泽东如何解决困境的好奇心。这种情感的共通性在观众与剧中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理桥梁,让人们从被动观看的状态主动进入影视作品所营造的情景当中,激发大家思考、探讨“要是我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的话题。
该片还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来实现诗化的艺术表达,为革命叙事赋予了一种浪漫主义色彩。如片中多次出现的交手枪情节,象征着“党指挥枪”的理念;军队入住三湾时,干枯的老龙口出水了,预示着“三湾改编”为革命注入了生命力……这些富有深刻内涵的意象,体现了创作者们精益求精的美学追求。
人活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都是有血有肉的,也是不完美的。这就要求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塑造的人物要和具体的时代背景以及现实情境相契合。电影《三湾改编》着力表现青年毛泽东在战场上、在一线及在日常生活中等多个维度,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立体丰满的青年革命领袖形象。对于余洒渡、苏先骏,影片也没有进行平面化、脸谱化处理,而是把他们困惑、动摇的过程交代清楚,让观众了解了他们思想认识上的局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电影《三湾改编》秉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使命感,敏锐地抓住当下观众的共情点,带领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走近100年前的峥嵘岁月,感悟青年领袖坚定的信仰与始终如一的革命初心。
下一篇: 崭新的叙事语法与Z世代产生共鸣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