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数字化赋能,演绎文化生活新精彩。2022年全年我国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新媒体浏览量超过百亿人次。“云阅读”“云视听”“云赏乐”“云旅游”“云演出”……“数字+文化”带来新体验、催生新业态。
放眼神州,新时代的文化事业生机盎然,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派“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博大气象。
胸怀天下,铺就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之路
灞河之滨、长安塔下,千年古都迎来一场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盛会——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百花齐放,礼乐和鸣,中亚各国元首在唐风古韵中,感受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西安大雁塔及慈恩寺(2023年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深厚友谊。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说。
千载流泽生生不息,丝路精神薪火相传。
“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2013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这一植根于历史厚土的中国智慧,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也探索出一条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之路。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共同涵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天下情怀。
带着对“和而不同”的深刻理解,怀抱吸纳不同文明的广博视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在莫斯科向世界阐发了“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一年后,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深刻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举办,不仅覆盖亚洲所有国家,还向世界各大洲开放。
“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1000多名与会代表发表的成果文件,彰显各方对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文明观的广泛共识。
2019年11月,正在希腊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雅典卫城博物馆,“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吸引了他的目光。
“她在思考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陪同参观的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点头表示赞同。
“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和谐万邦’的理念。中国绝不会搞国强必霸,也不认同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这种文化基因,也没有这种野心。”习近平总书记说。
谈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当年出席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帕夫洛普洛斯由衷感慨,“这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智慧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
于历史深处探寻,中华文明绵延传承,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
上一篇: “白发姑苏”传承焕新——2500年古城的人文经济嬗变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