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5月24日下午3时,波兰kwartludium重奏团专场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成功举办。
库瓦鲁迪乌乐团成立于2002年,其成员由华沙、比得哥什、格但斯克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组成。乐团演出的曲目广泛,专注于演奏专为这种独特乐器编制而创作的最新音乐,同时演奏现代即兴音乐。其演奏曲目在多个知名国际音乐节频频亮相,他们对于现代音乐和潮流的把握诠释形成了乐团的独特之处。此次音乐会,他们为观众带来了六首别出心裁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展现出各自文化背景下,作曲家对于当代音乐创作的不同角逐。
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时间沙滩上的脚印》是由作曲家代博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打击乐而作。此曲贯穿了一首具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歌风格的短小音调,将其放置在不同的音乐语境中,相互陌生的语汇并置使用。仿佛传统的声音无处不在,却始终走不出这片陌生的土壤,四种不同的乐器,诠释着不同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每一种乐器承载着不同的旋律线条,使听众可以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进入到作曲家诠释的空间中。
音乐会的第二首作品《多重图像》,是作曲家塔德乌什·伟叶勒茨基2016年为重奏乐团而作。该作品灵感来源于“动力学”,指的是相对运动和静止的事物状态。弦乐、管乐、打击乐、键盘乐器各自采用音团和板块型音群进行结合,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哲学性思维,抽象和具象的转换。作曲家巧妙的将音乐可结合动静的特点放置在音乐表现的过程中,使观众可以感受到,音乐时间属性的稳定与不稳定,足值与不足值,平衡与不平衡。从而体现音乐的美感。
第三首作品《永远存在的渴望》,是作曲家沃伊切赫·杰莫维特·齐赫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曲目标题灵感源自塔德乌什·维列斯基的作品《Egocentric poem》(1996)。于2005年春季为瓦鲁迪乌乐团而作,以独特的现代音乐技法,诠释着音乐作品中的“渴望”,不同于以往的意象派,与曾经的序列音乐,音响复杂,内容抽象形成了对比。
音乐会的第四首乐曲《打在利克卡·谷尔纳干燥的云杉茎上的回声》是由作曲家柞尔谭·阿尔玛希于2015年创作完成。作品以一种民谣作为素材,反映了喀尔巴阡山脉地区的音乐传统。在演奏过程中,释放了乐团音乐家的即兴演奏能力,乐曲将现代派音乐风格与传统音乐表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扩大了听众的音乐想象力,使听众可以在不同层面感知作曲家所要诠释的内容。
音乐会的第五首作品《固定音型排列》是由作曲家莱谢克·库瓦科夫斯基受乐团委约创作的音乐作品。音乐表达上采用了当代音乐语言与爵士音乐作为其主要特征,固定音列在爵士冲击与自由下变声排列,推动音乐的发展,使音响效果较为丰满。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作品《远山·远影》是由作曲家白超为小提琴、钢琴、单簧管和打击乐而作。作曲家试图用四种乐器为听众营造远景中的画面,抒发其对于自然中的情感。在演奏过程中,可听到三个不间断的标题,表现出山云之景象,以循环不间断的手法,引出神秘之感,从而使听众感受到作曲家对万物心生向往的憧憬和以现代音乐的音响效果抒发最为朴实的心性。
作曲家:白超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纪,在音乐创作方面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处于多种形式、多流派、多种创作技术和手法并存的时代。波兰库瓦鲁迪重奏团专场音乐会的圆满举办告诉我们,现代音乐仍在不断探索与发展,过去的创作手法现已在教材中加以分析并系统化。相信随着时代的更迭,未来新的语言,新的创作手法一定会应运而生。
(文/段蕴格 摄影/解春霖)
上一篇: 北京文艺日历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