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文化名站
  • 中国时尚文化网
  • 中国时尚休闲网
  • 幸福教育网
  • 幸福智库
  • 家长学院
  • 诗词辞典
  • 奇趣世界
  • 关于我们
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休闲文化传播 研究文化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观察

栏目导航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旅游休闲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休闲文化
    • 古代休闲文化
    • 时尚休闲文化
    • 休闲生活
    • 驴行天下
    • 娱乐文化
    • 家庭文化
  • 风景景观
    • 自然风光景点
    • 人文景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之迷
    • 世界之最
  • 趣味地理
    • 地理知识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趣味地理
  • 旅游文化
    • 旅游诗词
    • 旅游典故
    • 民风民俗
    • 旅游知识
    • 旅游故事
    • 旅游攻略
    • 旅游欣赏
      • 旅游自拍欣赏
      • 自然风光欣赏
      • 摄影欣赏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 百科知识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健康百科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 教育名家
  • 资讯
    • 旅游休闲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休闲文化
    • 古代休闲文化
    • 时尚休闲文化
    • 休闲生活
    • 驴行天下
    • 娱乐文化
    • 家庭文化
  • 风景景观
    • 自然风光景点
    • 人文景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之迷
    • 世界之最
  • 趣味地理
    • 地理知识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趣味地理
  • 旅游文化
    • 旅游诗词
    • 旅游典故
    • 民风民俗
    • 旅游知识
    • 旅游故事
    • 旅游攻略
    • 旅游欣赏
      • 旅游自拍欣赏
      • 自然风光欣赏
      • 摄影欣赏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 百科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健康百科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 教育名家
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河西戍卒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在河西苍凉辽阔的大地上,曾经有千千万万的戍卒,在这里从事着戍守、屯田、版筑、巡逻等繁重的工作。他们是河西这片土地上最初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是河西汉塞防御、候望的主要力量。他们投身于戍守边关血与火的战斗中,在烽火连天的疆场上与外来入侵者厮杀、搏斗,建功立业。防御着来自匈奴和外族的入侵和威胁,捍卫着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祥和安宁。

  据史料记载,河西戍卒由轮戍兵、充发兵和招募兵组成。轮戍兵有一定的服役年限,一般是服役一年后返回原籍;充发兵属于犯罪发配来到河西的士卒;招募兵是在河西或附近地区招募而来的。汉文帝时,守卫长城的士卒一年一轮换,由于不能带家属,他们不安心戍边,一有战事,往往逃跑。后来,大臣晁错向汉文帝建议,延长戍卒守边期限,允许携带家口,这样一有战事,他们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就会勇敢战斗。以后各朝代几乎都沿用这一制度。明长城一座座烽燧上,往往由一家人驻守,家庭连带着战争,温馨的院落之上燃烧着烽火。

  河西边塞地区承担军事任务的主要是骑士,他们大多来自边郡,而承担其他日常劳作的人员则主要是戍卒。根据劳动性质,戍卒又可分为屯田卒、治河卒和治渠卒,在候官障中负责守阁、养马等日常工作的障卒等,最常见的仍属候望系统中烽燧戍卒。

  1974年甲渠候官遗址F16中出土了一部由17枚汉简组成的较完整的《塞上烽火品约》册书,详细规定了匈奴人进入居延都尉府辖区后,各边塞烽燧根据匈奴人入侵的人数、时段、地点等具体情况点燃烽火、报警通告、互通信息的操作规程。汉代烽火的标志分为烽、表、烟、苣火、积薪五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不同品种。烽是用易燃的柴草,置于筐笼中,系在长杆上,夜间点燃举起,以火光传递军情、敌情。表是布帛旗帜,白昼时在烽燧上高举醒目的标识来传递信息;烟是在烽火台上把芦苇等扎成的放烟之物点燃,使其产生浓密的烟雾上升至天空;苣火是点燃的苇束火把;积薪为巨大的草垛。其中前三者是白天传递信号的主要方式。苣火主要用于晚间。至于积薪,昼燃视其浓烟,夜则视其熊熊大火,昼夜兼用。根据烽火类文书可知,戍卒在候望中如发现敌情,会及时传递烽火信号,在很短的时间,即可将信息传递到很远。传递速度一般是每汉时100汉里。《塞上烽火品约》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情况下应使用的不同联防示警信号。

  侦察敌情的方式多样,在突起的台地上建立烽燧,戍卒在墩台候楼上观察敌情是最基本的方式,这种候望昼夜不间断地进行。墩台又称作烽墩、烽堠、烟墩,但称呼最多的是墩台。我们可以想像到,那些瞭卒无论酷暑严寒,风雨阴晴,顶风冒雨,枯守孤望、备薪举火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情景。有的墩台,瞭卒当年到低洼处汲取泉水的小路现在还依稀可见,钵和寺西墩瞭卒用卵石铺成的小路至今还保存完整。《重修肃州新志》中,描述了戍卒墩台守望的有关情况:“金塔寺堡所管墩台—每墩军五名。”所管境外墩台,每座设夜不收5名。夜不收是夜间巡察哨探者。嘉峪关的墩兵部署又不一样:“又查境内墩台,每墩铺房三间,铺兵五名外不等,俱系赤、惠二营堡派拨。”

  墩台制度也有特殊情况:“临水站墩,先年此墩本堡沿门出人,轮流瞭望,或家无人者,妇人上墩瞭高。嘉靖二十四年,甘州副总兵冯大伦临水设伏,仰见墩上妇人立望,询而怜之,因拨军瞭,而本堡永不出人。”“野猪沟墩,城东北一百一十里,即中河清也。城上有墩,亦是堡内居民挨门守望。冬则男子瞭高,夏则妇人应数。”

  除了在候楼中直接观察外,查看天田的日迹也是重要的候望、观察敌情方式。天田是每一烽燧在自己辖区内的地段上,平整划治一条长数里、具有一定宽度使人马不能直接越过的地方,将沙土铺平。有人马从上面经过,就会留下痕迹。燧卒查看痕迹就可以知道人马阑越的方向、数量。候官下辖烽燧的戍卒,每天主要职责是观察边塞上由细沙铺就的“天田”上是否有人马出入的痕迹,这项工作叫做“迹”,由于是每天进行,又称“日迹”。河西燧卒通过日迹,对阑越天田的人进行追查,起到防止人马阑越天田出入塞的目的。燧卒每天巡视本燧天田一遍,大概负责2—4汉里的距离。

  从汉简看,燧卒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可能与该燧所葆天田的长度有关。汉帝国对边塞燧卒日迹管理很严格,每一戍卒每天的日迹都有记录,而每月候官还要检查或编制所属烽燧的日迹簿。在甲渠候官遗址中出土有大量这类日迹簿。除一般的燧卒需要日迹外,候长和候史也需要日迹,候长、候史一般是共同巡视所辖天田的情况,原则上也是每日巡视其所辖天田一遍。戍卒除了巡视天田查人马踪迹外,还要从事平整、划治天田的工作,这一工作在汉简中称为“画”,简文中多见“画天田”的记载。有材料显示,甲渠候官部分地段的天田旁还立有柃柱,柃柱间悬有绳索,而维护这些柃柱和绳索也是烽燧吏卒的责任。如果烽燧的“迹”“作”工作完成得不好,相关负责人就会受到惩处。候望系统的戍卒以候望、传递烽火为日常基本工作。但身处边塞,为维护候望系统的正常运转,一般戍卒除候望工作外,还要承担修缮烽燧、割苇伐茭,甚至养马、炊食、除沙等劳动,这些劳动在汉简中统称为“作”。有时烽燧戍卒被抽调至候官或其他机构从事集中劳动,这些被抽调的戍卒又叫省卒,这种劳动又叫“省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李白故里与秦安:漂泊的诗魂 永远的故里(下)

下一篇: 甘肃地名里的故事


  标签:

河西 戍卒  百科知识  农业百科  老年百科  地理知识  孩子  四川新闻在线  四川新闻  中国四川网  (一)发展历程  甘肃  中国  余建祥  文化  电影  兰州  (一)基本情况  中国儿童文学网  驴行天下  非遗  一、发展历程 


 【相关文章】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龙砂古村史话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齐鲁文化—祭孔大典与复兴传统文化

    从银耳坠看百年前威海女性饰品

    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与诚信传统

    齐鲁文化—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

    齐鲁文化—齐鲁庭院经济及风俗文化

    四川米易傈僳族至今保留古老习俗与民俗文化

    宋人眼里荒唐离奇的北地胡风民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最新内容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龙砂古村史话
  •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 齐鲁文化—祭孔大典与复兴传统文化
  • 从银耳坠看百年前威海女性饰品
  • 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 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与诚信传统
  • 齐鲁文化—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
  • 齐鲁文化—齐鲁庭院经济及风俗文化
  • 四川米易傈僳族至今保留古老习俗与
  • 宋人眼里荒唐离奇的北地胡风民俗
  • 推荐内容

  • 清明节,跟着古人来一场蹴鞠大战吧!
  • 百花生日“花朝节”
  • 宋代婚嫁风气的演变
  • 宋代家具之变
  • 探源中秋节:朗月团圆大中华
  • 水泊梁山斗羊习俗的历史由来
  • 七夕食俗有面条
  •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 大雪:藏养守静,烹雪煮茶
  • 放纸鸢,秋风一击入云端
  • 热点内容

  •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 大雪:藏养守静,烹雪煮茶
  • 放纸鸢,秋风一击入云端
  • 七夕食俗有面条
  • 水泊梁山斗羊习俗的历史由来
  • 探源中秋节:朗月团圆大中华
  • 宋代婚嫁风气的演变
  • 宋代家具之变
  • 清明节,跟着古人来一场蹴鞠大战吧!
  • 百花生日“花朝节”
  • 猜你喜欢

  • 遇见非遗 遇见茶
  • 石油河畔老君庙
  • 哈尼族蘑菇房
  • 日本保护文化财产60年经验:传统不宜
  • 锦绣陇之南 踏青正当时
  • 轩辕故里 庞公奇石 安保堂的雕刻情
  • 白露 | 露从今夜白,天自此日凉
  • 【甘快看】甘肃简牍之西域往事:第一
  • 打造敦煌学研究“高地” 深情讲述
  • 《永靖文物》——坨罗遗址
  • 友情链接

    成语辞典  国学文化网  健康百科  世界民间故事网  中国文学网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儿童文学网  网络营销传播  现代家庭教育  高考保研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书画艺术网  高考作文  风雅中国  致富经  学习力测评  教育百科  文玩收藏投资  世界儿童文学网  珠宝文化网  故事谷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瓷器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酒文化网  线上艺术品收藏证书查询  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研究  教育趋势研究  广告设计知识  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华武术网  艺术收藏投资  艺术起点  忆西湖  天赋车站  作文评论  中国茶文化网  历史文化网  高考季  中华人物谱  思维谷  中国书画网  趣易理  趣味地理  科技前沿  遇学习  笑话大王  玩中学  爱情文化网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阅读地  他思维  小说都市  学习力教育专家  中小学生作文网  故事海  营销策划网  健康生活网  意志力教育  域名投资知识  学习力教育智库  学习型城市建设  政府画册设计  城市品牌建设  温泉旅游度假  学习力训练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教育中心  企业培训网  校园文化建设网  VI设计知识网  刺绣文化网  杭州休闲娱乐网  珍珠文化网  民俗文化网  艺术传播网  书画交易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清风传播  茶艺文化网  戏曲文化网  文化艺术传播  收藏证书查询网  学习力训练知识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世界营销策划网 
    Copyright ©xixila.cn 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休闲文化传播 研究文化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观察
    首页
    休闲文化
    风景景观
    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