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文化名站
  • 中国时尚文化网
  • 中国时尚休闲网
  • 幸福教育网
  • 幸福智库
  • 家长学院
  • 诗词辞典
  • 奇趣世界
  • 关于我们
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休闲文化传播 研究文化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观察

栏目导航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旅游休闲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休闲文化
    • 古代休闲文化
    • 时尚休闲文化
    • 休闲生活
    • 驴行天下
    • 娱乐文化
    • 家庭文化
  • 风景景观
    • 自然风光景点
    • 人文景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之迷
    • 世界之最
  • 趣味地理
    • 地理知识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趣味地理
  • 旅游文化
    • 旅游诗词
    • 旅游典故
    • 民风民俗
    • 旅游知识
    • 旅游故事
    • 旅游攻略
    • 旅游欣赏
      • 旅游自拍欣赏
      • 自然风光欣赏
      • 摄影欣赏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 百科知识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健康百科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 教育名家
  • 资讯
    • 旅游休闲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休闲文化
    • 古代休闲文化
    • 时尚休闲文化
    • 休闲生活
    • 驴行天下
    • 娱乐文化
    • 家庭文化
  • 风景景观
    • 自然风光景点
    • 人文景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之迷
    • 世界之最
  • 趣味地理
    • 地理知识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趣味地理
  • 旅游文化
    • 旅游诗词
    • 旅游典故
    • 民风民俗
    • 旅游知识
    • 旅游故事
    • 旅游攻略
    • 旅游欣赏
      • 旅游自拍欣赏
      • 自然风光欣赏
      • 摄影欣赏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 百科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健康百科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 教育名家
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龙砂古村史话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龙砂古村,坐落于美丽富饶的榕江北河、车田河、枫江环绕的小平原之上,宋代已有吕姓居民在此开垦种植。元天顺元年( 1328),南宋丞相江万里的孙子江汝祖与其子江恬息从潮州开元街来此落居,江恬息被奉为龙砂村始祖。这里,古代原有一条溪流经过,山洪冲积,日积月累,沉沙淤浅,溪流改道,成为沃野。后人来此垦植,发现沙陇,认为聚沙成龙脉,是吉祥富贵的地方,故名“龙砂”。
  江恬息及其子孙后辈,在今龙砂古庙所在地建筑寨场。如今走进龙砂村,仍可见宅院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建筑结构古老。四周有600多米长的围墙,墙高4米,周围建有8个角楼,是集居住和防御于一体的“寨堡”。时间已逝去670多年了,江万里的裔孙分布于今曲溪镇的龙砂、港畔、陇埔、云南、枫口、顺利、王厝等村,总人口1.8万人。最为奇特的是,龙砂等8村江姓村民,世世代代沿用古时传下的习俗,用竖灯竿、升彩凤的仪式纪念先祖江万里。


  竖灯竿,挂彩凤,奇特的民俗文化
  龙砂、港畔8村每12年一次的“升彩凤”习俗,在揭阳以至粤东地区,都是很有名的,最近的一次“升彩凤”,在 1994年12月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凡经过国道206曲溪路段的人,都可看到国道一侧的“十里彩灯”的壮丽景观。
  “升彩凤”,也叫“升灯杆”。即是用一根10多米长的毛竹,尾部留着竹叶,上端挂着大红灯笼,上面书写着“幸福”、“吉祥”等词。灯笼上方挂着一只五色“彩凤”。凤尾和凤身都披上绣有金色丝线的红绸缎,缎下缀有响铃,风一吹,“彩凤”转动,铃声清脆悦耳。白天观赏,一支支灯竿、一只只“彩凤”,一家连一家,极为壮观。夜里观赏,灯笼和“彩凤”上安装的节日灯一齐亮起来,又是一座色彩斑斓的灯城,辉煌靓丽,美不胜收。
  这种奇特的风俗缘于何故、源于何时?有一种说法是缘于纪念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起于元代初年。南宋末年,元军长驱直入中原,时为南宋丞相的江万里带兵坚守饶州城,与元军血战到底。后因敌我力量悬殊,饶州城失守。江万里的胞弟江万顷在军中被俘,惨遭杀害。江万里誓死不投降,带领家人投止水池,壮烈殉国。
  其时,江万里的三弟江万载和江万里的次子江铸、三子江镗随文天祥、陆秀夫等扶幼帝入闽,继续与元军战斗。侥幸生存下来的江万里亲属,先避居洪水桥汤坂里,又几经辗转,栖身潮州开元街。后来,江万里的孙子江汝祖带其子江恬息移居揭阳龙砂。江万里的裔孙想纪念他,但在元朝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下,只能偷偷地进行。及后,江氏裔孙想起先祖江万里平生喜凤,就用升彩凤的形式来纪念,这种形式被沿习下来。传说到了江万里的第10代孙时,有族人在北河边发现了一对“真凤”,后来又传说在“凤凰”出现的地方飞来一幅吕仙人(吕洞宾)的画像。江氏后裔于是对“凤凰”的崇拜越来越虔诚,升彩凤的仪式也越来越隆重。于是在凤凰出现的地方,村民们修建了一座神庙,设了吕洞宾、李铁拐两位祖师的神位,这座神庙就是独特的“祖师庙”。在老人们的指点下,我看到了古庙中表述这个传说的对联:离蓬岛以来游可止则止;偕友人而共济无双之双。透过这迷人的神话故事,使人感受到的是龙砂人对这片沃土秀水间的浓郁情结。
济阳旧居、江氏家庙,可溯江氏源流
  与龙砂村近在咫尺的港畔村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公厅,为“下山虎”式潮汕传统建筑。门楣上书“济阳旧家”4个大字。据村中长者说,这座大厅建于明嘉靖年间(1523一1565),迄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大厅空空如也,而一副对联却引起我们的注意:“济水长流,育就先贤正气冲霄汉;阳光普照,晖明梅岭祥云满龙江。”冠首“济阳”二字。其中“先贤”,显然是指宋末英勇抗元卫国而殉难的江万里、江万顷等人。
  江氏家庙是龙砂等8村共有的祖祠,座落于港畔村。该祠距“济阳旧居”右侧不远,是一座三门、三殿的宏大潮式祠堂式建筑。正门门额为花岗石刻的“江氏家庙”4字,雄浑大度,有行家称其“虎卧凤翔,沉着浑厚”。门匾的背面是“僾见忾闻”几个行书大字,落款为:“甲辰秋月之吉”。甲辰为清雍正二年(1724),距今是279年。
  祠中有几副古楹联,其中一副是:思我祖宗,树立梅龙还凤客;成尔子孙,溉滋江水毓麟儿。嵌“思成”两字。江氏族老说,“思成”指思成公,夏朝人,又叫“元仲”,号“胤初”,是江姓得姓的始祖,从思成传到江万里有110世,从江万里传到今龙砂江姓的“伦”字辈是27世。


  建祠碑记、宋代陶缸,即证了一段历史和传说
  龙砂,港畔、陇埔等村的族老都谈到建祠时发生的一件趣事,后来又演变为悲剧:江氏村民在清理祠堂的地基时,挖到两口大陶缸,缸高l.2米、口径0.4米,即每口陶缸均可装2担多水。奇怪的是,两口陶缸都装满了铜钱,那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啊!经商议,江氏村民用这些钱打造了两艘簇新的龙船,准备翌年端午节下水参加梅岗的龙舟竞赛。
  第二年的五月初五,龙砂附近各村挑选了104个精壮的小伙子分乘一对龙舟下榕江参加梅岗都各村的龙舟竞赛,后生们奋力拼搏,港畔村一艘龙舟在最前头。谁知,当这艘龙舟划到缶灶村前江面时,骤然间龙舟飞腾前进,舵手无法控制,只见前面溅起水花成为一片白茫的云雾,刹那间,龙舟连人冲进榕江转角处深潭。岸上成千观看者,从狂欢呼喊骤然变为目瞪口呆。其他村的龙舟见状立即转舵停桨,才幸免于难。这50人中唯有舵手江古溪侥幸生还。据说是因为他当天腰间系了一条他妻子的腰带,才被龙尾甩出去,落在距离三里多远的黄岐山坡,等他定神之后走了大半天才回到家中。第二天,那龙舟的大鼓却从地处榕江上游的蓝田都锡场乡的潭角(今揭东县锡东村前榕江转弯处)浮出来。从此之后,缶灶村前的榕江深潭,人们就叫做“龙洞”,同时认为这龙洞和锡场潭角是连通的。
  至于为什么“龙洞”单单要吞没港畔村的龙舟?没人能说清楚。从那时直至现在,龙砂8村有部分村民,过端午节都改在五月初四。侥幸生还的江古溪人丁兴旺。如今的港畔村村民,大都是江古溪的后裔。
  传说中的故事不可全信,但我们在龙砂村村民江奋泽的家中,却看到了其祖祖辈辈保存下来的、建设江氏家庙挖地基时挖到的一口大陶缸。


  诗书传家,瓜瓞绵延,龙砂代有人才出
  在江氏家庙保存的《建祠碑记》中,我们还看到这样的辞语:“诗书传家,爪瓞绵延。”“诗书传家”被奉为家族兴旺发达的信条,实在是理智之举。由于有好的教育环境,龙砂各村历代读书人很多,据《揭阳县志》(正续志)记录的不完全统计,有钦赐翰林、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恩科举人江凤呜,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拔贡江云等有科举“功名”的10多人。




上一篇: 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下一篇: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标签:

潮汕文化 民俗史话 龙砂古村 史话  百科知识  农业百科  老年百科  地理知识  孩子  四川新闻在线  四川新闻  中国四川网  (一)发展历程  甘肃  中国  余建祥  文化  电影  兰州  (一)基本情况  中国儿童文学网  驴行天下  非遗  一、发展历程 


 【相关文章】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龙砂古村史话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齐鲁文化—祭孔大典与复兴传统文化

    从银耳坠看百年前威海女性饰品

    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与诚信传统

    齐鲁文化—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

    齐鲁文化—齐鲁庭院经济及风俗文化

    四川米易傈僳族至今保留古老习俗与民俗文化

    宋人眼里荒唐离奇的北地胡风民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最新内容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龙砂古村史话
  •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 齐鲁文化—祭孔大典与复兴传统文化
  • 从银耳坠看百年前威海女性饰品
  • 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 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与诚信传统
  • 齐鲁文化—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
  • 齐鲁文化—齐鲁庭院经济及风俗文化
  • 四川米易傈僳族至今保留古老习俗与
  • 宋人眼里荒唐离奇的北地胡风民俗
  • 推荐内容

  • 清明节,跟着古人来一场蹴鞠大战吧!
  • 百花生日“花朝节”
  • 宋代婚嫁风气的演变
  • 宋代家具之变
  • 探源中秋节:朗月团圆大中华
  • 水泊梁山斗羊习俗的历史由来
  • 七夕食俗有面条
  •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 大雪:藏养守静,烹雪煮茶
  • 放纸鸢,秋风一击入云端
  • 热点内容

  •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 大雪:藏养守静,烹雪煮茶
  • 放纸鸢,秋风一击入云端
  • 七夕食俗有面条
  • 水泊梁山斗羊习俗的历史由来
  • 探源中秋节:朗月团圆大中华
  • 宋代婚嫁风气的演变
  • 宋代家具之变
  • 清明节,跟着古人来一场蹴鞠大战吧!
  • 百花生日“花朝节”
  • 猜你喜欢

  • 打开眼界丨凤首龙柄胡器形 开创执
  • 小寒料峭 年味渐浓
  • 甘肃发布《陇右文库》第二期成果
  •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 内地新人奉子成婚成常见现象 传统
  • 19厘米的长城工牌 揭开河西走廊明
  • 在陇原,聆听三国的浩荡古风
  • 【文化掠影】敦煌壁画中的“虎图”
  • “让文物活起来”甘肃民间收藏人马
  • 《云赏敦煌》第一集:一树花开两地芳
  • 友情链接

    成语辞典  国学文化网  健康百科  世界民间故事网  中国文学网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儿童文学网  网络营销传播  现代家庭教育  高考保研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书画艺术网  高考作文  风雅中国  致富经  学习力测评  教育百科  文玩收藏投资  世界儿童文学网  珠宝文化网  故事谷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瓷器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酒文化网  线上艺术品收藏证书查询  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研究  教育趋势研究  广告设计知识  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华武术网  艺术收藏投资  艺术起点  忆西湖  天赋车站  作文评论  中国茶文化网  历史文化网  高考季  中华人物谱  思维谷  中国书画网  趣易理  趣味地理  科技前沿  遇学习  笑话大王  玩中学  爱情文化网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阅读地  他思维  小说都市  学习力教育专家  中小学生作文网  故事海  营销策划网  健康生活网  意志力教育  域名投资知识  学习力教育智库  学习型城市建设  政府画册设计  城市品牌建设  温泉旅游度假  学习力训练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教育中心  企业培训网  校园文化建设网  VI设计知识网  刺绣文化网  杭州休闲娱乐网  珍珠文化网  民俗文化网  艺术传播网  书画交易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清风传播  茶艺文化网  戏曲文化网  文化艺术传播  收藏证书查询网  学习力训练知识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世界营销策划网 
    Copyright ©xixila.cn 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休闲文化传播 研究文化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观察
    首页
    休闲文化
    风景景观
    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