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林超、邓华 来源于:趣味地理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8日专电(记者 林超、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刘国祥在17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主题论坛“边疆考古与聚落形态研究”分论坛上说,近年来对内蒙古自治区出土玉器的考古研究证明,草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刘国祥说,在玉器发展史上,各个阶段不同地域的玉器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尤其辽金元时期的典型玉器极具草原和民族特色,是中国玉文化的瑰宝,是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已经出土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100余件,这些玉器的年代距今已有8000年之久,是中国人用玉的最早记录。鉴于玉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符号之一,兴隆洼文化遗址也就被看做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之一。
他认为,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三大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8000年来草原玉文化的发展佐证了中华文明的久远性和连续性,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国祥说,“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各种文化,重拾文化遗产,验证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为期7天的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确立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战略的一项重要节庆文化活动,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向公众介绍和传播草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 狄仁杰的职场智慧 瞅准武则天媳妇当家心理
下一篇: “七夕”应唤起对婚姻幸福的珍重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