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自2017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樟树市博物馆组成的国字山考古队对国字山墓葬及周边地区开展系统的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在发掘同时,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和从发掘现场就介入的文物保护措施同步进行。经过近5年的发掘,国字山墓葬考古发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是由墓内出土铭文及遗物等推断,墓葬时代为战国中期。
二是国字山M1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该墓葬有围沟环绕,规模宏大,使用双墓道的多室结构,葬具规格高,随葬品种类齐全,表明墓主有着很高的身份地位。根据墓葬总体特征和出土铭文资料推测墓主可能与越国王室密切相关。筑卫城是东周时期越文化的区域政治中心。
三是墓葬体现出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的特征。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因素,如周围有围沟,椁板覆盖木皮,使用船形棺以及随葬原始瓷、几何印纹陶器、越式铜鼎、铜鸠杖等。同时伴有相当数量的楚文化因素、群舒文化因素以及自身独特的文化因素。
四是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近年来江西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江西东周时期考古空白,为构建和完善本区域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谱系提供了关键性资料。
五是除墓葬本体的发掘外,还对墓园进行全面发掘,了解围沟及通道情况,探索南侧是否存在附属性建筑。根据早期航空和卫星影像提供的线索,对周边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钻探,发现了茅里山城址和茶盘山城址;结合以往发现的营盘里等城址,确认了以筑卫城为核心,沿着赣江河谷二级阶地存在一列城址群,这为探讨本区域的聚落布局提供了新线索。
六是国字山墓葬的发掘为筑卫城城址的最终定性及探讨清江盆地两周时期聚落布局和社会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七是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越国、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为百越文化研究打开了新局面,对研究作为“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区东周时期吴越楚关系、政治格局演变具有重要价值,更为本区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的探索提供了直接证据。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分布于楚王城城址的东南郊,西距睡虎地墓地约3000米。2020年5月以来,为配合云梦县市政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云梦县博物馆联合组队进行发掘。墓地发掘区分为A、B、C三区,2020年发掘A、B区墓葬共196座,均为战国晚期以来的楚文化小型墓葬,多南北向。2021年发掘C区墓葬116座,其中14座为饱水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无墓道,多东向;葬式多仰身直肢,有少量屈肢葬,葬具分单棺和一椁一棺;墓葬形制、棺椁结构、随葬品组合、殉牲习俗来看,均为秦文化的中小型墓葬,墓主应与公元前278年秦军占领安陆后的秦人及其后裔有关,年代跨度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
开展的多学科检测研究包括碳十四测年、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残留物分析、成分分析、工艺研究和腹土寄生虫检测等,成果斐然。如利用多种同位素重建个体迁徙行为和生活史,清晰揭示了南北人群密切互动,为认识当时的人群融合情况提供了科技支持。
本次发掘主要收获如下:
第一,出土一批珍贵的文字材料。除M277出土遣策及铜鼎铭文外,战国末期墓葬M274出土一件长文木瓠(一种多棱体木牍),全文约700字,字体是典型的秦隶,瓠文记载谋士簽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体例和文风与《战国策》近似。该瓠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文字最长的木瓠,形制罕见,内涵丰富,涉及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古代史等诸多领域,学术价值重大。瓠文不见于传世记载,提供一篇全新的策问类文献,丰富了战国后期政治史资料,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的珍贵文本。
第二,出土一批罕见的葬具木板画,年代为战国末-秦代和秦汉之际。题材均为首见填补了战国秦汉绘画材质与类型的历史空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现,对追溯中国墓葬壁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题材中秦文化特征鲜明,为研究秦人的葬俗葬仪、宗教思想、服饰文化与艺术造型提供了重要材料。
上一篇: 星空有约丨3月20日金星西大距,公众可赏“启明星”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