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明代勠力复兴中原王朝的固有版图,但影响力只达嘉峪关。直到满清作为新的征服王朝再次统治中国,东西通道又恢复到了汉开通之始的段位。
纵观中国历史,“丝绸之路”其实只在四个时期被打断:“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宋朝和明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东西连接的大通道,陇山一直是一道阻隔。历史上,“丝绸之路”畅通,东西互动顺遂,陇山的关隘之闸就处于开放状态;一旦“丝绸之路”遇挫,东西互动受阻,陇山关隘就成了决定乾坤的命门。
王莽垮台,隗嚣依据陇山之险割据陇右,刘秀煞费苦心出奇计才攻陷了隗军;东汉末年董卓从河西翻过陇山,直扑洛阳,造成汉朝终结;三国时期,诸葛亮从蜀中绕道六出祁山,试图逾陇偷袭长安,终未成功,抱憾收场;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势东扩,翻越陇山直抵长安;北宋时期,宋兵死死守住陇山抵御西夏,避免了西夏图谋关中的打算……陇山之巅上演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陇头流水陇坂长
任意打开一幅标准版本的中国地图,东西对折线刚好与陇山重合。陇山与贺兰山南北绵延,将中国分出了东西两部。
在秦汉和隋唐王朝,都以关中平原作为首都所在地。这种选择与关中的特殊地理构造分不开。东函谷、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四关锁笼、四塞拱卫,关中地理区位实为易守难攻之地。关陇大地的分界线——陇山,拱卫着关中西部,像一堵边墙一样南北横亘分别连接着武关和萧关。陇山在关中作为帝都的时代,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拱卫京师作用。即便在经济重心南移、国都东移的时期,陇山依然因为北部有黄河几字弯天险和毛乌素沙漠、南部有秦岭崇山而起着屏障作用。
陇山巍峨,但有人类活动以来,必然就有了翻越陇山的行为,这一点,从考古遗址陇右大地湾文化和关中仰韶文化之间的联系就能判断出来。然而,有组织开凿、沟通秦陇的真正意义上的道路,应该是秦人最早实施的。秦人在入主关中的过程中,反复翻越陇坂。定都关中以后,陇西一直是秦国的根据地,交通运输日益繁忙。尤其到秦昭襄王修筑战国秦长城时,秦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已经领先同期其他国家,伴随国家发展需要,对于道路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秦始皇西巡陇西之后,下令全国修筑驰道,这次国家实施的整修行动,应该是奠定关陇大道的基础性工程。
从秦人最早大规模打通陇山通道,到汉武帝时期凿空西域、贯通“丝路”,直到近代铁路、公路修通以前,古人对陇山的翻越,一直充满艰辛。
沿着丝绸之路从长安到西域,翻越陇山,较大的通道由南向北依次是渭河狭道、咸宜古道、陇关道、秦家源道、陇坻道主干道、番须道、鸡头道、瓦亭道、六盘道、木峡道、石门道。这些关道隘口,越是向北,越是平缓易行。
因为渭河峡谷太过险峻,渭河峡道由陆路、栈道、岸边台地共同组成,窄狭难行。除了军事作战,或者族群小规模往返,大规模的物资运输,可能性极小。梳理史籍,渭河峡道过于寂寥。
秦汉时期通行最广的关陇通道,应为陇关道、陇坻主干道、鸡头道;唐宋时期,使用最多的关陇通道应为秦家源道、木峡道、石门道;明清之际,逾陇最便捷的当为咸宜关道和六盘道。
每一个关隘连接着一条古道,在距离长安最近的地方,共同构成“丝绸之路”东段。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连接了不同的“丝路”文化和文明交流。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大致从这首北朝乐府民歌《陇头歌辞》开始,后世关于陇坂的书写,几乎全部染上了悲情调门。“陇头流水、呜咽断肠”一度成了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悲苦愁思的代名词。
安史之乱后,丢官穷愁的杜甫离开华州,一路向西。他翻过陇山写下了“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的感慨;王维经过陇山有了“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的《陇头吟》。
“陇头流水”滥觞悲情,一直延续到近代。
上一篇: 镌刻在麦积山石碑上的历史印记
下一篇: 轩辕故里 庞公奇石 安保堂的雕刻情结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