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地、如今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丝绸之路史及中国古代史上极具典范象征意义。千载之下,其文化内涵早已超出具体所指,成为历史文化感颇为鲜明的空间符号和丝绸之路标志性地物。
本次讲座,我们回溯玉门关的历史。伴随历代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变化及中西交通路线的更迭,玉门关的关址曾有过几次变迁:汉唐时期玉门关曾先后设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敦煌市、瓜州县境内;五代以后又重新回到嘉峪关一带;明代所设的嘉峪关,也可视为古老玉门关的延续。
最早设置的玉门关
通过对文献及遗迹的考察,我认为嘉峪关市区西北约10公里的石关峡,是历史上设置最早的玉门关。
材料之一:玉门关作为汉长城的西端,是伴随着河西汉长城的逐次修筑而设立的,其始筑年代应在“筑塞西至酒泉”的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史记·大宛列传》载,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首次西伐大宛失利后,领军还至敦煌,“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由此可见,李广利之时的玉门关,应设在敦煌以东,李广利在失利后恐于汉武帝敕令,不敢进入玉门关,只好留军于玉门关以西的敦煌,以备再战。王国维《流沙坠简·序》、劳干《两关遗址考》、方诗铭《玉门位置辨》等均持这一观点,认为汉武帝太初二年以前的玉门关不在敦煌西北,而在敦煌以东,是年以后才改置在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一带。不过,夏鼐、向达、陈梦家等学者则持不同看法,认为汉玉门关自始置至终汉之世俱在敦煌西北,不存在迁徙问题。这里我赞同上述王国维、劳干等的意见。
材料之二:唐初僧人道宣《释迦方志》卷上《遗迹篇第四》载,大唐使印度有三道,“其中道者,从鄯州东川行百余里,又北出六百余里至凉州,东去京师二千里,从凉州西而少北四百七十里至甘州,又西四百里至肃州,又西少北七十五里至故玉门关,关在南北山间。又西减四百里至瓜州……”这段记载所述路线清晰,各地间相互位置准确,与实际行程皆合。值得注意的是,云肃州(今酒泉市)西少北75里有“故玉门关”,并且将其记入《遗迹篇》中,知所云“故”字当非衍文,这里确应有故玉门关,即唐以前、汉代所置的玉门关。
材料之三:道宣同书卷上《中边篇第三》又记,蒲昌海“东面少北,去玉门一千三百里,又东北去阳关三百里”。蒲昌海学界公认即今罗布泊。道宣将玉门与阳关并称,玉门无疑应指所谓的“故玉门关”。由今罗布泊东而少北1300唐里处,恰是今酒泉市城西不足百里的地方,这与《遗迹篇》所记故玉门关在酒泉西少北75里、瓜州(今瓜州县锁阳城)东400里的位置吻合,亦符合之前汉武帝“使使遮玉门”的酒泉郡西部一带位置,这几条史料可相互印证。只是以上记蒲昌海“东北去阳关三百里”不准确,事实是东去阳关六百里。
依据以上材料对“故玉门关”的方位、里距记述而求之,酒泉城西略偏北75里、锁阳城东400里之处,正是今甘肃嘉峪关市区西北约10公里处的石关峡。该峡又名水关峡、黑山峡,位于嘉峪关黑山南部。嘉峪关黑山系河西走廊北山向南突出的一片剥蚀残山,山体平地拔起,横亘于走廊平原之上,相对高度200至500米,最高峰达坂顶海拔2799米,为疏勒河流域与黑河流域的分水岭。山体南部有一条东西向延伸的天然峡谷,即石关峡,长约10公里,贯通整个山体南部,宽百米许,南北两侧山体高耸,形势险峻,正可谓“关在南北山间”。峡内有大道,可通车马,是古代由酒泉西出的要口。峡中还有一股溪流由西向东流去,溪水自南北两山崖间渗出,汇为水流,今名红柳沟,浇灌峡口以东黄草营村的土地。这道溪水为穿越石关峡的古人行旅提供了良好的补给水源,而古人在干旱戈壁地区行进,沿途人畜水源补给素来是首要问题之一,古人由肃州西行七八十里(约一日行程)恰可得到红柳沟溪水的补给,因而石关峡也就成了十分理想的必经通道,峡口所在无疑为要隘重关。
材料之四:《太平寰宇记》卷152引北凉阚骃《十三州志》:“延寿县,在(酒泉)郡西,金山在其东,至玉石障。”笔者曾考得汉延寿县故址即今玉门市清泉乡骟马城,则该县之东的“金山”无疑指今嘉峪关黑山,则“玉石障”正是今石关峡。“玉石障”和“玉门关”二名,含义颇为接近,当属一地,只不过为前后时代叫法上的不同而已。
上一篇: 高适为什么不救李白
下一篇: 博物馆里看“封神”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