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洪水的破坏力到底有多大?洪水是怎么形成的?人类又该如何面对?
大家知道洪水吗?天上仿佛破了一个大洞,雨水疯狂地从那洞里灌下来,洪水汹涌而来,夹杂着泥石,铺天盖地,势不可挡。惊慌的人们在黑暗中互相叫喊着,搀扶着向街后的山坡上逃命,这是关于洪水来袭时对于天地和人类的描写。
面对洪水这种特大的自然灾害,人类文明可以说是非常脆弱,接下来就带大家看一看洪水对人类的威胁,人类应该怎样应对洪水?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
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往往伴随着暴雨而来的还有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也同样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当洪水来临,首先会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卷走人居住地里的一切物品,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洪水到了农田,就会毁坏农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
洪水还会让通讯与交通设施瘫痪,无法联系受灾人群,造成更大的伤亡。许多人忙碌了一生就只为了能有自己的一个家,而洪水却无情地带走了这一切,这会导致人精神心理压抑,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
洪水灾害还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滋生细菌引发疫情。
当然没有了住所、干净水源、食物,心情不佳、免疫力差的时候,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这也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由来。
如果真的遇到了洪水爆发,那么应该如何避险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冷静,在户外的情况下,要寻找稳固高地以及坚固的高层建筑,远离广告牌、路灯、电线杆等随时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人群,大家聚集在一起排成纵队缓慢前行,以正确的姿势,抵御洪水的冲击。
在室内,在洪水进屋时应该迅速拉电闸,并迅速向高处转移,水是具有导电功能的,如果被电到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周围水情已经导致自己无法离开,可以立刻向警方汇报自己所处位置,有多少人、周围水情、紧急通讯方式等。
然后减少使用手机次数以保存电量,一定要坚持住,不信谣不传谣,和身边的人彼此鼓励彼此帮助,在恶劣环境下发挥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等待救援。
从古至今,因为自然规律,我们无法做到彻底不让洪水发生,但面对洪水来袭,我们要做好时刻的心理建设和领会自救要点,将损失不断降低到最小。
我国最早的洪水灾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相传那时大水经年不退,最后由于禹治水成功,把他的帝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转折。
考古研究证实龙山文化时期的王城岗遗址,4300年前的良渚古城都是毁于一场洪水,值得注意的是,汉代开始古人对于水灾的认识与阴阳五行以及政治事件相互联系。
董仲舒认为水属阴 水为纯阴之精,阴阳不调 阴气盛则导致水灾,汉初的大水灾就被认为是吕后临朝称制,国家阴盛阳衰所致。当然这在我们今天用科学眼光来看就是一场无稽之谈,但这足以见得中国洪灾的频繁发生。
从大禹治水开始,一部中华文明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与洪水不断作斗争的历史,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都和治水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荀子总结出的道理
适用于政治,也同样适用于洪水治理,治水一直是中国社会生活,乃至国家治理中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以黄河为例,两千年来有记录的水灾就达1500多次,重要改道达26次之多,长江流域1300多年来,仅有记录的水灾就达200多次。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在祭祀时都会祈求风调雨顺,在古代生产能力低下时期,是否风调雨顺就决定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除了祭祀,人们还总结出一套治理水患的方法,那就是修建水利系统,水只能疏、不能堵。治理水患靠的就是水利工程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少不了灌溉、引流等,所以兴修水利也是民生之本,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开凿运河的国家。迄今为止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最长且还能发挥功能的一条运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对后世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方面要算是开凿京杭大运河了,甚至有人认为,隋朝之所以很快灭亡主要就是因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激起民怨。
这足以可见兴修水利重要性,那些大大小小的干渠、支渠犹如毛细血管一般把江、塘、河、湖联结起来,最终汇入“心脏”-大海。
有了这些四通八达的水网,才最终有了暴雨下人民的平安,水可以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同时也可以毁灭万物,千百万年来洪水一直在默默改写中国史,面对洪水,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人类固然渺小,难以抗拒,但众人拾柴火焰高,灾难无情人有情,我们要众志成城 团结一致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相信党相信国家的领导,相信在人类和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中,洪水和滚滚江河湖泊终将会发挥出它最有利的一面,造福天下苍生。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