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长春工业轨迹公园绿意盎然。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郭亮 摄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正式开始,古语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意为大,也就是说到了立夏,万物开始长大。
夏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物候特征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蝼蝈,蛙属。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非蝼蛄(lóu gū)。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朱右曾校释:“蝼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唐代张碧《山居雨霁即事》诗:“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一说蝼为蝼蛄,蝈为蛙、蛤蟆。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俗称土壤清道夫、御道夫、沃地龙、地龙、曲蟮等。《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蚯蚓因爬行时先向后伸,垛起一丘再向前行所以得名。六、七月始出冬月蛰伏。雨前先出,天晴则夜鸣。它与螽同穴才有雌雄。平原水泽地山地都有。晋代崔豹《古今注》云,“蚯蚓一名曲蟮,善长吟於地下,江东人谓之歌女。”经验方说,蚯蚓咬人形如大风,眉毛和胡须都要脱落,只有用石灰水浸敷效果最良好。昔浙江将军张韶得了此病,每天晚上体内有蚯蚓鸣。有僧人教他用盐汤浸敷白颈蚯蚓(因为它是老的)几次后,病就愈了。蚯蚓味咸性寒无毒,李时珍说,入药有为末的、或化水的、或烧灰的等各随其法。
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王瓜》:“土瓜,其根作土气,其实似瓜也。或云根味如瓜,故名土瓜。王字不知何义。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俗名赤雹、老鸦瓜。一叶之下一鬚,故俚人呼为公公鬚。”宋代梅尧臣《醉中和王平甫》:“王瓜未赤方牵蔓,李子才青已近樽。”
立夏习俗
立夏亦称立夏节,古人非常重视立夏礼俗。早在周代,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到南郊迎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祭祀民间传说中的火神炎帝和祝融的仪式(五行中夏日属火),同时要祭祀山岳江海,使山不崩坍、水不泛滥,如祀南岳衡山于衡州,祀南镇会稽山于越州,祀南海于广州,祀江渎于成都,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以为解暑之用。
据《清嘉录》记载,立夏活动有祭,即家设樱桃、青梅等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见三新;有馈,新茶配以诸色鲜果,送与亲戚比邻;有秤,以大秤权人轻重。有忌,如忌坐门槛,忌立檐头,以防瘟夏(夏日多病);有压,插皂荚枝、红花于门上以压祟,王瓜围灰墙脚以避蛇。
品尝三鲜
上一篇: 二十四节气 |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
下一篇: 二十四节气 | 玉历检来知小满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