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文化名站
  • 中国时尚文化网
  • 中国时尚休闲网
  • 幸福教育网
  • 幸福智库
  • 家长学院
  • 诗词辞典
  • 奇趣世界
  • 关于我们
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休闲文化传播 研究文化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观察

栏目导航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旅游休闲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休闲文化
    • 古代休闲文化
    • 时尚休闲文化
    • 休闲生活
    • 驴行天下
    • 娱乐文化
    • 家庭文化
  • 风景景观
    • 自然风光景点
    • 人文景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之迷
    • 世界之最
  • 趣味地理
    • 地理知识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趣味地理
  • 旅游文化
    • 旅游诗词
    • 旅游典故
    • 民风民俗
    • 旅游知识
    • 旅游故事
    • 旅游攻略
    • 旅游欣赏
      • 旅游自拍欣赏
      • 自然风光欣赏
      • 摄影欣赏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 百科知识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健康百科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 教育名家
  • 资讯
    • 旅游休闲新闻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休闲文化
    • 古代休闲文化
    • 时尚休闲文化
    • 休闲生活
    • 驴行天下
    • 娱乐文化
    • 家庭文化
  • 风景景观
    • 自然风光景点
    • 人文景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奇观
    • 世界之迷
    • 世界之最
  • 趣味地理
    • 地理知识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趣味地理
  • 旅游文化
    • 旅游诗词
    • 旅游典故
    • 民风民俗
    • 旅游知识
    • 旅游故事
    • 旅游攻略
    • 旅游欣赏
      • 旅游自拍欣赏
      • 自然风光欣赏
      • 摄影欣赏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 百科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学习力教育知识
    • 健康百科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 教育名家
世界休闲文化网(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抗战初期 旅兰记者笔下的援华苏军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原标题:抗战初期, 旅兰记者笔下的援华苏军

抗战初期 旅兰记者笔下的援华苏军

与战鹰合影的援华苏联飞行员。

抗战初期 旅兰记者笔下的援华苏军

《抗战中的西北》书影。

抗战初期 旅兰记者笔下的援华苏军

  位于今通渭路的兰州励志社旧影,抗战初期曾作为苏联援华飞行员招待所。

  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在兰州设立外交机构,运输援华物资的苏军官兵和苏联志愿航空队陆续抵达。对于抗战初期旅兰采访的记者们而言,与苏联援华有关的新闻自然是热点,由于军事行动不便深入报道,相关花絮在记者笔下同样成为中苏友谊的象征,也给后人保存了珍贵的历史细节。

  A

  时任《大公报》记者徐盈在战时通讯集《抗战中的西北》(生活书店1938年版)一书中,用专章描述了抗战初期苏联援华人员在兰情形。

  1937年11月7日,当时的省政府专门举办庆祝十月革命20周年的盛大宴会,为此还动用欧亚航空公司班机从西安空运200瓶啤酒,充分体现了兰州人招待盟友的诚意与热情。“冷风吹着通红的鼻子,玻璃杯顶浮起洁白的泡沫,五百只手抬高起来……在革命的怀抱里成长的这五百名战士的眸子里放射出一种感激的光芒。”

  关于首批抵兰援华的苏联人,徐盈写道:“来到兰州的俄国人,都是康健、年青、热情,二十岁左右的人。”而且从服饰上就可以分辨出他们的身份与任务,“礼服整齐的是代表。皮大衣、鸭舌帽,满身的青色只露出一张血色面孔的是飞机师。臃肿的草灰色棉衣裤、皮帽子、厚而长的护膝毛靴的是汽车机师(交通兵)。”

  截至1937年11月,抵兰苏联飞行员增至百余名,并着手培训中方人员;其住宿在今通渭路上的励志社,每日乘通勤卡车往返。

  在徐盈笔下,当年的苏联援华飞机及兰州军用机场是这样的:“俄国机子是有俄国的特色,机作棕黄色,三个推进器或五个推进器的都有,沿着兰州南山根下的平地,成行地放满了这种奇怪的东西,秃山上没有一株树,棕黄的土地上陈列着棕黄的飞鹰,一点也不感觉到刺目。有的机子没有配置枪械弹药,在候着,配置完毕立刻开到前方去。”

  徐盈在他的另一本战时通讯集《西北旅行记》(新知书店1938年版)中记叙道:“兰州城里特有的一点现象,便是护送车辆来的俄国人很多,中国人对他们很好。这里,已可看到中苏是在密切地握着手。”运输援华物资的苏军官兵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状况也是徐盈采访报道的重点。他从各种渠道获知,由于甘新公路沿线条件艰苦,苏军官兵往往以锅盔代替面包作为主食,肉类食品也供应不足,但他们“做事勇敢、热诚和有责任心,没有汽油了,只好停车;如果汽油到时,不论三更半夜,刮风吹雪,立刻便添上油起程赶路。”苏联车队驶进兰州城后,“首先看到的是大路转角处的俄文指路牌,那里指出他们的膳宿所在地。”当年兰州人接待援华苏军官兵可谓倾其所有,努力尽到东道主的责任:“招待处动员了本地所有的西餐厨司,供给他们每日三餐。”伙食标准是每餐一汤三菜,菜品丰盛,主食为面包,咖啡敞开供应。

  B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兰州是封闭而宁静的。苏联援华人员的出现,给这座古城的市井间带来了些许活力。徐盈如是描写道:“中午和傍晚,俄国人从各个人的工作场所回到街上来,挤满了街。兰州市上恐怕自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异国人。那么狭小的街道上,本来是没有计划到有供给这样大批人马的来往的。”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省政府聘请的俄语翻译严重不足,以致后来兰州地面上凡是能写能说一点俄语的人——其中包括记者下榻旅社的老板——均被拉来应急。

  在徐盈笔下,大量苏联人的涌入,同时还给兰州的风气改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其实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旅兰记者就对此间民风保守感受颇深;《申报》记者陈庚雅1934年6月到访兰州,适逢兰州府城隍庙所谓城隍圣诞,其在《西北视察记》(《申报》1936年版)中写道:“大殿千百烛光,不断熊熊燃烧,且民国已二十三年,犹高诵前清《康熙圣谕》,又未免迷信太甚。”而在1937年冬季的兰州城乡四郊,许多人出于各种因素仍然留着长辫,官方民间皆习以为常;但因为苏联人的到来,考虑到所谓国际影响,“也曾刺激得当局要改变一下市民的‘落后仪容’”。于是,徐盈就目睹了一幕幕这样的场景:“在出入频繁的东门里,小队兵士在作剪发辫的工作,不多时便剪了一小堆。”他因此感慨:“我们更有多少陋习,若能因了外人的刺激而知痛改也算是一大幸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风起陇西》热播带火一座城 甘肃悠久历史文化引发观众关注

下一篇: 甘肃泾川北魏“南石窟寺之碑”


  标签:

抗战 初期 旅兰 记者 笔下 援华 苏军  百科知识  农业百科  老年百科  地理知识  孩子  四川新闻在线  四川新闻  中国四川网  (一)发展历程  甘肃  中国  余建祥  文化  电影  兰州  (一)基本情况  中国儿童文学网  驴行天下  非遗  一、发展历程 


 【相关文章】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龙砂古村史话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齐鲁文化—祭孔大典与复兴传统文化

    从银耳坠看百年前威海女性饰品

    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与诚信传统

    齐鲁文化—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

    齐鲁文化—齐鲁庭院经济及风俗文化

    四川米易傈僳族至今保留古老习俗与民俗文化

    宋人眼里荒唐离奇的北地胡风民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最新内容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龙砂古村史话
  •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 齐鲁文化—祭孔大典与复兴传统文化
  • 从银耳坠看百年前威海女性饰品
  • 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 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与诚信传统
  • 齐鲁文化—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
  • 齐鲁文化—齐鲁庭院经济及风俗文化
  • 四川米易傈僳族至今保留古老习俗与
  • 宋人眼里荒唐离奇的北地胡风民俗
  • 推荐内容

  • 清明节,跟着古人来一场蹴鞠大战吧!
  • 百花生日“花朝节”
  • 宋代婚嫁风气的演变
  • 宋代家具之变
  • 探源中秋节:朗月团圆大中华
  • 水泊梁山斗羊习俗的历史由来
  • 七夕食俗有面条
  •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 大雪:藏养守静,烹雪煮茶
  • 放纸鸢,秋风一击入云端
  • 热点内容

  •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 大雪:藏养守静,烹雪煮茶
  • 放纸鸢,秋风一击入云端
  • 七夕食俗有面条
  • 水泊梁山斗羊习俗的历史由来
  • 探源中秋节:朗月团圆大中华
  • 宋代婚嫁风气的演变
  • 宋代家具之变
  • 清明节,跟着古人来一场蹴鞠大战吧!
  • 百花生日“花朝节”
  • 猜你喜欢

  • 河西戍卒
  • 悬泉置的交通补给服务
  • 简牍时代之文书天下
  • 齐鲁文化—齐鲁兵家的基本特征
  • 【大敦煌·洞鉴】敦煌的世族与石窟
  • 满族:禁坐西炕
  • 水泊梁山斗羊习俗的历史由来
  • 立冬丨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 19厘米的长城工牌 揭开河西走廊明
  •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 友情链接

    成语辞典  国学文化网  健康百科  世界民间故事网  中国文学网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儿童文学网  网络营销传播  现代家庭教育  高考保研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书画艺术网  高考作文  风雅中国  致富经  学习力测评  教育百科  文玩收藏投资  世界儿童文学网  珠宝文化网  故事谷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瓷器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酒文化网  线上艺术品收藏证书查询  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研究  教育趋势研究  广告设计知识  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华武术网  艺术收藏投资  艺术起点  忆西湖  天赋车站  作文评论  中国茶文化网  历史文化网  高考季  中华人物谱  思维谷  中国书画网  趣易理  趣味地理  科技前沿  遇学习  笑话大王  玩中学  爱情文化网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阅读地  他思维  小说都市  学习力教育专家  中小学生作文网  故事海  营销策划网  健康生活网  意志力教育  域名投资知识  学习力教育智库  学习型城市建设  政府画册设计  城市品牌建设  温泉旅游度假  学习力训练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教育中心  企业培训网  校园文化建设网  VI设计知识网  刺绣文化网  杭州休闲娱乐网  珍珠文化网  民俗文化网  艺术传播网  书画交易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清风传播  茶艺文化网  戏曲文化网  文化艺术传播  收藏证书查询网  学习力训练知识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世界营销策划网 
    Copyright ©xixila.cn 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版权所有
    元天赋世界休闲文化网 休闲文化传播 研究文化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观察
    首页
    休闲文化
    风景景观
    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