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74万公顷森林被烧毁、河流水位降至历史低点、粮食果蔬大幅减产、水力和核电发电量均剧减...八月以来的欧洲遭遇多轮热浪干旱侵袭,气温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降雨明显少于往年,有观测报告称欧洲正在经历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这显然跟我们印象中温和多雨、气候舒适的欧洲截然不同,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一场持续的干旱?又是什么在改变欧洲?答案或许就是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
八月以来的欧洲遭遇多轮热浪干旱侵袭,气温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欧洲正在经历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北大西洋暖流成就“海洋性”的欧洲
北大西洋暖流,又名北大西洋西风漂流,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是世界最强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而墨西哥湾暖流又是汇合了南北赤道暖流的力量,所以温度在25~32℃之间,宽度延伸100~200公里,深度达200~800米,每秒流速约2.05米,每秒流量约7000万~1亿立方米,是全世界河流流量的15~30倍,输送的水量比日本暖流大1.5倍,其流量放眼全球也仅次于环绕南极洲一圈的西风漂流。
这股强大的暖流势力沿美国东海岸向北,在北纬45°的纽芬兰浅滩外缘,因受盛行西风带影响转向东流,并在西经40°时发生分流,支流南下称为葡萄牙洋流,与50°N20°W爱尔兰西侧分支的洋流,沿着伊比利半岛—西非海岸流动成为加那利寒流,并最终重新汇入北赤道暖流,而主流改称北大西洋暖流,一路在中纬度强劲的西风吹拂下沿着西欧海岸,经冰岛、英国之间,长驱直入北欧挪威沿岸到北冰洋一线的高纬度地区。
世界气候类型及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
北大西洋暖流,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是世界最强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
整个北大西洋暖流长1万公里,速度2m/s,流量为2×107~4×107万立方米/秒。作为由西风带和温盐环流(THC)共同推动的风海流,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与北欧气候有着明显增温增湿作用,据相关机构的估算,北大西洋暖流每年向欧洲输送的温暖海水所释放的热量相当于每公里燃烧6000万吨煤或上百万座核电站产生的热量,也因此西欧和北欧分布着世界上最广泛的温带海洋气候区。
北大西洋暖流长1万公里,速度2m/s,流量为2×107~4×107万立方米/秒。
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城,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69度,港口终年不冻。
这股强大的能量,甚至让海洋性气候延伸到了北极圈内,这也是巴伦支海西南部常年不冻的根源,也让地处北纬68度58分、东经33度03分且深入北极圈300多公里的摩尔曼斯克成为俄罗斯北方唯一的不冻港,要知道摩尔曼斯克可是一年中有一个半月的长夜,又有两个月的长昼的北极港城,但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东海岸在1月份早就是冰天雪地,温度更高出了15~20℃。
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方舰队所在地,以前是禁区,不过这几年已经开放游人观光。
摩尔曼斯克全年从不结冰,即使在最冷的月份海水温度也不低于3摄氏度,一年四季可以通航。
再比如英国首都伦敦(北纬51°)和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北纬53°),二者几乎处于同一纬度,但漠河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8个月,平均一年的无霜期仅有86.2天,冬季的平均温度为-32℃ ~ -18℃;而伦敦,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虽然秋冬多雨雾,但四季温差都很小,夏季均温在18-20°C,冬季气温波动在6°C左右,少有结冰情况。可以想象在漠河北方雪国的同时,万里之外的伦敦还是一片郁郁葱葱。
伦敦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虽然秋冬多雨雾,但四季温差都很小,冬季气温波动在6°C左右。
正是北大西洋暖流将大西洋热带的热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再加上欧洲海岸曲折,且主要山脉如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均为东西走向,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水汽可以长驱直入,便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分配均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Temperate Marine Climate)。尽管这种温和多雨的环境,会让日照较少,不利于谷物类粮食的成熟,但却格外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要知道同纬度的苏格兰在牧羊时,而西伯利亚则只能牧驯鹿。
欧洲海岸曲折,且主要山脉如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均为东西走向,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水汽可以长驱直入
西欧畜牧业发达,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赋予的先天优势,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
所以西欧畜牧业发达,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赋予的先天优势,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也使得西欧长期饱受困扰,所以在中世纪前,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和希腊,而不是现在的英法德,因为那里的地中海气候格外适合小麦等麦类作物的生长。
气候越温凉湿润的地方,小麦淀粉含量会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却在降低,而畜牧业正好可以补充蛋白质不足的问题
相比之下,海洋气候下生长的小麦蛋白质含量仅有4%~8%,而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东欧,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9%~12%,而到了中亚,小麦的蛋白质含量甚至能增高到18%~20%。可见,在气候越温凉湿润的地方,小麦的淀粉含量会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却在降低,而畜牧业正好可以补充蛋白质不足的问题,这也形成了如今东西方巨大的饮食差异。可以说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成就了欧洲显著的海洋性气候,而海洋性气候又成就了欧洲的文明形态。
根据科学家的监测,墨西哥湾暖流正在放缓至“临界点”,这意味着北大西洋暖流流到西欧海岸的暖流就会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将颠覆北大西洋暖流
文明是气候的馈赠,北大西洋暖流让欧洲享受着来自赤道巨大的热能福利,使其比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都要温暖得多。但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大西洋暖流正在被削弱,进而产生一个剧变的未来。因为气候升高促使北极附近冰川融化,导致大量淡水融入北大西洋,而淡水密度小于海水,很难沉入下部水底,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补偿流减弱,进而导致全球洋流循环体系变慢,暖流的减弱势将导致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进入寒冬。
气候升高促使北极附近冰川融化,导致大量淡水融入北大西洋,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补偿流减弱。图引地球知识局
也就是说,北大西洋暖流作为全球温盐环流(即深海环流,简称THC,是一个依靠海水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而THC只在北大西洋有海洋深处的冷水下沉,北大西洋暖流在不断流向北极圈的途中,水温不断降低,再加上蒸发浓缩,到末端时已是又冷有咸,密度很大便会大量下沉到海底,而后循着THC环流返回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经过低纬度的加热,密度减小后,再次上涌到海洋表面,完成跨海区跨纬度的全球海水循环。
北大西洋暖流作为全球温盐环流的一部分,海水在北大西洋完成下沉。
但如今因为气候变暖,北极和格陵兰的冰川不断消融出大量淡水,冲淡了北大西洋暖流的末端海水密度,使得海水无法下沉,这就导致南边的洋流无法北上,进而引发更南边的海水,以至印度洋、太平洋的海水无法继续流动,形成“全球大塞车”,于是全球温盐环流系统崩溃,直到导致洋流不再向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和水汽,全球气候系统都会面临重新“洗牌”的危机。
而对西欧和北欧来说,没有了温盐环流调控全球恒温的功能,北大西洋暖流将不复存在,那么冰川将会在此覆盖这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将再次成为冰川的中心,重回1.28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时的冰天雪地。要知道新仙女木事件和8200年前干冷事件,正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减弱、中止而造成的一系列后果。
温盐环流即深海环流,简称THC,是一个依靠海水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
发生在1.29-1.15万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让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300年的气候迅速变冷的“倒春寒时期”,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7-8℃,北美格陵兰地区甚至骤降了20℃,冰川再次覆盖了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包括北美的长毛猛犸象、剑齿虎、乳齿象、短面熊齿兽和巨犰狳,同时突然灭绝的还有克劳维斯人。
全球15个气候临界点,因为全球变暖已经被突破了9个,未来的地球气候将进入不稳定状态运行!
不稳定的北大西洋暖流,不确定的未来
如今,随着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全球变暖显著,北极海冰和格陵兰岛的冰川在加速融化,淡水涌入海洋不断在削弱温盐环流,北大西洋暖流处于越来越不稳定的状态,这点对比北冰洋冰层的面积就可以明显发现。同时根据201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北大西洋暖流减弱了大约15%,这是过去1000年中都前所未有的,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海洋环流可能会减缓34%至45%。真到那个时候,新仙女木事件很可能再次重现。
而八月份欧洲出现的严重干旱,很可能就是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后,全球变暖又使副极地与副热带地区的温度差变小,副高与副极地低气压间气压差减少,导致气压梯度力减小,最终致使西风带势力减弱,冰岛低压与亚速尔高压这对北大西洋涛动出现了异常。因为当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大时,盛行西风势力强劲,而气压差小的时候,西风孱弱,无力将海洋水汽大量吹向内陆,出现晴朗的高温天气,降水都会低于正常水平,诱发干旱。
欧洲森林火灾信息系统显示,西欧多地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极高”(紫色)
最终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涛动的减弱,将会直接作用于欧洲和北美的气候环境,特别是欧洲将面临着更多极端天气,夏季将会有更多的热浪侵袭,冬季也将比以往更加寒冷。但我们也大可不必隔岸观火,甚至是幸灾乐祸,因为全球洋流和气候是一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我们只有早晚和先后。像近期重庆先后发生多起山林火灾,就是因为持续的高温干旱,这是多少年都不曾有过的极端天气。
如果大范围的海洋洋流、大气循环通过各种机制耦合在一起,到达临界点,毁灭的不仅是欧洲,更是人类文明。
当前,我们这个星球的温度就像是一辆刹车失灵的汽车,正在以一种失控的速度狂飙,如果现在不设法让它停下来,灾难性的后果将是不可承受之重,特别是大范围的海洋洋流、大气循环通过各种机制耦合在一起,将会让全球气候无限接近突变临界点,一旦到达,遭殃的不仅是欧洲,更是整个人类文明。
上一篇: 海南岛是哪个省(海南属于什么气候)
下一篇: 冲积平原的形成(冲积平原是怎么形成的)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