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在西亚地区,大的河流并不多,说得上的大河只有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组成的水系是西亚地区最大的水系,两条河都发源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在接纳了高原上的雨雪之后,都向南奔流,冲出山谷后就几乎平行地东流在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两条河在距波斯湾190千米处汇合成阿拉伯河,然后一起注入波斯湾。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土耳其东南部的东托格罗斯山南麓,先流经土耳其东南部城市迪亚巴克尔,后形成一段32千米长的土耳其与叙利亚界河,然后一路向东南流淌,自西北向东南斜穿伊拉克,途径摩苏尔、巴格达等城市,沿途纳入来自北面扎格罗斯山脉的大扎卜河、小扎卜河、迪亚拉河等河,最后在古尔奈与幼发拉底河汇合,改称阿拉伯河,于法奥附近注入波斯湾。底格里斯河干流流经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从源头至古尔奈,全长1950千米;流域包括伊拉克东部、土耳其东南部和伊朗、叙利亚一部分,面积37万平方千米。虽底格里斯河的长度、流域面积都不及幼发拉底河,但由于流域内降水较多,故水量较大,年径流量近400亿立方米,是西亚地区水量最大的河。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水系图
幼发拉底河,大致在底格里斯河南面,发源于土耳其东部托罗斯山脉的北麓,上源由穆拉特河和卡拉苏河汇合构成,先自东北向西南流,在流出凯班湖后南流进入叙利亚,斜贯叙利亚东北部400千米后进入伊拉克,之后自西北向东南流淌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到伊拉克欣迪耶附近分成两支:东支希拉河、西支欣迪耶河;两支分流100多千米之后在塞马沃附近再次汇合,继续向东南流,到古尔奈与底格里斯河汇合,之后进入阿拉伯河。幼发拉底河干流流经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三国,全长2750千米,是西亚地区最长的河流。幼发拉底河的支流不多,仅在上游纳入伯里赫河、哈布尔河等小支流,中下游几乎没有支流,流域包括土耳其东南部、叙利亚东北部和伊拉克中部,面积67万多平方千米,是西亚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幼发拉底河的水量比底格里斯河少一些,年径流量约324亿立方米。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阿拉伯河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水系——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水系,也即“两河流域”,流域总面积约105万平方千米,是西亚最大的水系。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并称“两河”。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是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语中是“河间地带”的意思,也称“两河流域”。它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之间,主要受两河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今天长1000千米、宽300~400千米,面积有12万平方千米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在伊拉克境内,一小部分在伊朗胡齐斯坦省,北起亚美尼亚山地,南到波斯湾,西至叙利亚沙漠,东抵伊朗高原西缘;整个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在200米以下,自北向南倾斜,巴格达以北叫上美索不达米亚,地势略高,丘陵起伏;巴格达以南叫下美索不达米亚,地势低平,多沼泽湖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都是极易泛滥的河流,尤其是底格里斯河的洪水更是汹涌无常, 洪水冲破堤坝,在河间地带滞留,构成大面积沼泽湿地 。这里是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从平原北部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到南部不足100毫米,全年气候温暖,光热充足,土壤疏松肥沃,农耕条件很好,但降水不足,需发展灌溉农业。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很大,常常枯水年份的水量不及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而在丰水年份又常有洪涝灾害,干旱也常有发生。为改变这种状况,伊拉克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修建了大量的灌溉工程,如今伊拉克的广大耕地中有一半的耕地能得到长年灌溉,是世界灌溉农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已成为伊拉克的“粮仓”,盛产小麦、稻米、大麦、棉花、椰枣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巴士拉一带是伊拉克最大的椰枣产区。伊拉克是世界椰枣出口最多的国家,全国有3300多万颗椰枣树,年产椰枣600多万吨,其中的80%出口海外,为伊拉克大宗出口商品。
在伊拉克中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有一伊拉克面积最大的人工湖——塞尔萨尔湖(该湖在洪水期最大面积有2710平方千米,最大库容728亿立方米,南北长100千米,东西最宽仅40千米,最深65米),该人工湖是在塞尔萨尔河尾闾的基础上建成的,没有出水口,而是通过长50多千米的塞尔萨尔运河与东面的底格里斯河和南面的幼发拉底河相通,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重要的灌溉水源。幼发拉底河中游的欣迪耶大坝(建于1914年)能有效控制洪水并引东支希拉河水灌溉大片农田,形成伊拉克重要的灌溉农业区。1939年在底格里斯河上修建的库特灌溉工程,可引水灌溉伊拉克南方地区136万公顷的农田。1980年,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城以北70千米处底格里斯河谷中萨达姆大坝开建,到1984年形成了库容有120亿立方米的“萨达姆水库”(现改名为摩苏尔水坝);摩苏尔水坝具有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等效益,水电站装机容量103万千瓦,可灌溉农田10万公顷。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下迪亚拉灌溉工程,从底格里斯河的支流迪亚拉河引水,灌溉迪亚拉河沿岸35万公顷的农田。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平原是伊朗最主要农业区,是伊朗的“粮仓”,也建有大型灌溉工程,多数耕地得到灌溉。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西亚陆路通道,是各民族交汇之地,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两河流域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文明又称“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的,自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6世纪,历经3000多年历史风雨。
这里的古代文明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6000多年前居住于此的苏美尔人建设沟渠堤坝,蓄水排涝,引水灌溉,种植大麦、小麦、洋葱、鹰嘴豆、小扁豆,饲养牛、猪、绵羊、山羊,发明了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一种用芦苇棒刻印在泥版上的象形文字),建立了众多的城市组成的苏美尔王朝,诞生了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苏美尔城邦文明。之后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建立起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国、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又称迦勒底王国),使两河流域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主要的一页。
3000多年的两河流域文明史在美索不达米亚大地上留存下众多的历史遗迹:乌尔古城遗址、尼姆鲁德古城遗址、亚述古城遗址、巴比伦废墟(巴比伦古城遗址)。乌尔古城位于伊拉克南部巴格达以南纳西里耶附近。从古城遗址看,6000年前苏美尔人开始在这里建造城市,该城平面呈方形,南北最长1000米,东西最宽有600米,城内有塔庙、行宫、居民区、王陵等,都用泥砖建造;最壮观的建筑是外形如分层金字塔的塔庙,塔庙周围有广场;乌尔城可谓世界最早的城市(6000年建城史)。乌尔城到公元前25世纪前后,发展为强盛的城邦国家,后来成为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06年,由苏美尔人建立的国家)的国都。
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以南150千米、底格里斯河西岸的亚述古城遗址,是亚述帝国的第一个都城,是亚述人的主神阿舒尔神宫所在,公元前614年被巴比伦人毁灭;亚述古城建筑物有大量浮雕,现在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石雕、浮雕、圆筒印章、武器、金属碗等;2003年亚述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亚述古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底格里斯河的特殊地带上,位于雨水灌溉农业和人工灌溉农业交界处,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亚述古城是亚述帝国的第一个都城,是重要的国际文化和贸易交流平台。古城同时也是帝国的宗教都城,同阿舒尔神紧密相连。亚述古城最后被巴比伦人攻占,但是在公元1世纪和2世纪帕提亚时代经历了短暂的复兴。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位于巴格达以南90千米处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巴比伦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曾是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是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729年的古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9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意为“神之门”。全盛时期(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期)的巴比伦城有1万公顷的面积,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城,河东为老城,宫殿、神庙在这里;城墙为双层,外墙周长16千米,内墙周长8千米,墙下有深濠,高大厚实数十米高的城墙多雄狮、雄牛等浮雕,建有被后世誉为“世界古建筑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和高大的埃特梅兰基塔庙中的“巴别塔”。在巴比伦古城遗址曾发掘出一块近2米高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石碑的上半部刻着精致的浮雕,下半部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记着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国王领导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的法典铭文,该石碑现存于巴黎卢浮宫;现在巴比伦古城遗址还留有一座雄狮足踏人的巨石雕刻,狮身长3米、高2米、宽1.5米,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雄狮雕像。在伊拉克新纸币25000第纳尔的背面印制的图案是汉谟拉比法典铭文石碑上的浮雕、巴比伦雄狮雕像。2019年7月,巴比伦废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该遗址位于巴格达以南85公里处,由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公元前539年)首都遗址及古城周围的村庄和农地组成;这些独一无二的旧城(城外及城内的塔楼、城门、宫殿和庙宇)见证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古国之一曾经的辉煌;巴比伦城经历汉谟拉比、纳布乔多诺索尔等君主的统治,代表着新巴比伦王国时代创造力的巅峰;此外,其与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中的空中花园的联系启迪了世界各地艺术、民俗和宗教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河
阿拉伯河,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共同的入海水道,在伊拉克东南部古尔奈始流至法奥入波斯湾,流经伊拉克和伊朗(部分河段是伊拉克与伊朗的界河),全长193千米,年径流量470亿立方米。阿拉伯河巴士拉以南有一湖——哈马拉湖;该湖呈东西狭长状,面积1900多平方千米,有幼发拉底河一支流入,经一段水道在巴士拉附近流入阿拉伯河。注入阿拉伯河的主要河流是来自伊朗的卡伦河。
卡伦河发源于伊朗西南部扎尔德峰,流过扎格罗斯山地和胡齐斯坦平原,在霍拉姆沙赫尔附近注入阿拉伯河,全长950千米,年径流量165亿立方米,是伊朗水量最大、最长的河流,也是伊朗唯一可通航的河流。卡伦河的主要支流是来自札格罗斯山中段全长400千米的迪兹河,该河上游建有大型水坝,形成一长105千米的大型水库。卡伦河流域是伊朗人口稠密地区,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最著名的是迪兹河中游沿岸的历史古城迪兹富勒,城郊有苏萨古城遗址(西亚早期古国埃兰古国的都城苏萨),苏萨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卡伦河沿岸最大的城市是阿瓦士,是伊朗胡齐斯坦省省会,地处卡伦河流出札格罗斯山地出口处,古为交通要地,现在是伊朗重要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建有河港、火车站、机场,有炼油、石油化工、钢铁、纺织、制糖等工业,有人口50多万。
巴士拉市容
阿拉伯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有巴士拉、阿巴丹、霍拉姆沙赫尔等。阿巴丹位于阿拉伯河的阿巴丹岛上,距波斯湾约50千米,也地处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阿巴丹在20世纪以前只是一个小镇,20世纪初随着胡齐斯坦石油的开采,1913年建起了伊朗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之后阿巴丹港(可泊海轮)的建设使之迅速繁荣起来,如今阿巴丹是伊朗最大的炼油中心和主要石油输出港之一,是伊朗第五大城市,有人口近60万。霍拉姆沙赫尔地处卡伦河汇入阿拉伯河处,东南距阿巴丹十多千米,是伊朗重要的河港,大量转运椰枣、大米、棉花等货物至阿巴丹港出海。
阿拉伯河沿岸最大、最著名的城市是巴士拉,在世界知名度很高,在城市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中列477位。巴士拉在阿拉伯河西岸,距波斯湾120千米,因郊区盛产椰枣而有“椰枣城”之称;是伊拉克巴士拉省省会,人口近200万,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1914年英国占据伊拉克后开始在此建设现代化港口,并建成通往巴格达的铁路,20世纪60年代以来炼油、石油化学、化肥制造、造船、钢铁、纺织等工业建立起来;如今巴士拉是伊拉克最大的炼油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巴士拉港是伊拉克最大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在5000万吨以上,有油轮码头、液化天然气码头、散货码头等,可停泊远洋海轮。
石油宝地。
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可谓一块“石油宝地”。 在第三纪以前,这里属古地中海一部分,那时气候温暖,海洋生物繁盛,后来这里上升成陆,形成3000~4000米厚的沉积层,上覆致密的页岩,在密闭的条件下逐渐生成了石油。这块宝地的油田具有储量大、油质好、多自喷井、开采成本低等优点。两河流域蕴藏的石油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集中在三个大油区——以基尔库克油田、巴伊哈桑油田为主的伊拉克北部油区,以鲁迈拉油田、祖拜尔油田为主的伊拉克南部油区和以阿瓦士油田、马伦油田为主的伊朗胡齐斯坦油区。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12%,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居世界第3位;天然气的已探明可采储量3.2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2位。
基尔库克油田位于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附近、底格里斯河支流小扎卜河流域,已探明石油储量24亿吨,是世界第六大油田;该油田有百年开采历史,至今仍是伊拉克主要油田之一,所产石油经输油管道通往地中海东岸的杜尔托尔港、吉汉港、西顿港出口。鲁迈拉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巴士拉以西50千米处,已探明石油储量26亿吨,是世界第五大油田(伊拉克最大油田),自上世纪50年代开采至今,现在年产石油占伊拉克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鲁迈拉油田所产原油经输油管道一部分输往巴士拉加工,一部分输往法奥港、巴士拉港出口海外;鲁迈拉油田还生产大量的伴生天然气,经管道输往设在巴士拉的液化处理站经液化后出口。伊朗胡齐斯坦地区的阿瓦士油田、马伦油田都是已探明石油储量超12亿吨的大油田,所产原油一部分输往阿巴丹、德黑兰等地加工,一部分经波斯湾沿岸海港出口海外。
神赐的地方——巴格达
巴格达一清真寺
在底格里斯河中游沿岸,有一座被称为“神赐的地方”的城市,这就是伊拉克最大城市巴格达。巴格达在阿拉伯语中是“神赐之地”。早在4000年前,巴格达就是两河流域重要的集镇;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自大马士革迁都到此,命名“麦地那阿萨拉姆”,意为“和平之城”。曼苏尔说:这是一个形势险要的地方,因为它能使我们直达遥远的中国;通过底格里斯河,可以把各种海产、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亚美尼亚及周围的粮食运给我们;通过幼发拉底河,可以把叙利亚、赖盖及四周的物产运给我们。曼苏尔从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其他各地招募了10万名建筑师及工匠,用了4年时间就建起了新巴格达城。巴格达城分外城、内城和皇城三层,有三道城墙,都用砖砌成,外城还有一道深壕;城墙以曼苏尔的宫殿为圆心而建,整个城市呈圆形,有“团城”之称;城墙设有四个等距离的四道城门,四条大街从中心区伸向城门;曼苏尔的宫殿称“金门殿”,殿的圆顶高27米,旁边建有清真寺。9世纪的巴格达已是阿拉伯帝国最大的都城,西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同世界各地广泛联系,那时底格里斯河边经常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船上卸下从中国来的丝绸、印度及马来群岛的香料,从中亚细亚来的红宝石,从非洲来的象牙黑奴…。10世纪后巴格达屡遭外族入侵破坏,逐步衰落。9~13世纪的巴格达文化教育发达,曾建有以穆斯坦西里亚书院为首的30多所宗教学校,与开罗、科尔多瓦并称伊斯兰世界三大文化名城。1233年建立的穆斯坦西里亚书院是两河流域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书院,为西亚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其学术成就可与开罗爱资哈尔大学齐名。
今日的巴格达是伊拉克首都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伊拉克最大城市,人口660万(2017年)。巴格达有石油提炼、纺织、造纸、制革、机械、化工、食品、制药等工业;总部设在巴格达的伊拉克石油公司是中东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巴格达是伊拉克全国铁路中心,巴格达通往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港(波斯湾头的伊拉克深水海港)的三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巴格达还是伊拉克的文化教育中心,有巴格达大学、穆斯坦西里亚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巴格达大学建于1957年,是伊拉克规模最大的大学,有1万多名师生;穆斯坦西里亚大学的前身是历史悠久的穆斯坦西里亚书院,现为伊拉克著名的公立大学,伊拉克纸币1000第纳尔背面就是该大学主要建筑物图案。底格里斯河穿巴格达市区而过,市区主要部分在河东岸,有繁华的拉希德大街和以阿拔斯王朝著名诗人艾布努瓦斯命名的努瓦斯大街。努瓦斯大街旁矗立着《天方夜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青铜塑像。巴格达河西是新城区,建有共和国宫、中央火车站、伊拉克总统府、费萨尔一世陵墓等宏伟建筑。1921年费萨尔伊本侯赛因在英国人支持下宣布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成立独立的伊拉克王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他也成为伊拉克首任国王(1921~1933年),被后人称费萨尔一世。巴格达城市品牌价值较高,在城市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中位列第222名,排名在惠灵顿、斯特拉斯堡等名城之前。
巴格达现有100多座清真寺,著名的有卡兹米耶清真寺、阿菲希耶清真寺、玛尔维耶清真寺等。卡兹米耶清真寺始建于1515年,后陆续增建,直到19世纪才全部建成,包括清真寺和两个陵墓,被认为是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建筑物之一;寺内主体建筑礼拜大殿有两个穹顶,穹顶四周有四个大的、四个小的宣礼塔,内墙多用金箔饰面,内室用镜子镶嵌成花卉图形,璀璨夺目;寺内的两座陵墓是伊斯兰什叶派第七任玛伊目穆萨卡兹姆和第九任玛伊目默罕默德贾瓦德的陵墓;此地被什叶派穆斯林称为“圣墓”。
伊拉克博物馆一角
坐落在巴格达市中心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是国际公认的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第11大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伊拉克境内从远古石器时代,历经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迦勒底、帕提亚、塞硫古、萨珊已至阿拉伯各个时期的25万件文物,馆内还藏有各种文字的珍本善本图书7万余册,展示了两河流域的丰富的文化遗产,馆内被认为最珍贵的藏品是出土于乌尔古城遗址的一件精美绝伦的用白色大理石制作的女性头像;该塑像制作于5100年前,被公认为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人类面部塑像之一;头像高约30厘米,有着深邃的眼睛、粗犷的眉毛、柔和的脸部轮廓,薄薄的嘴唇似乎正露出一丝微笑,被称为“苏美尔的蒙娜丽莎”。珍贵的文物还有被一些学者称为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萨尔贡二世的青铜像(萨尔贡二世是亚述帝国时期一位国王,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05年在位)。此外还有尼姆鲁德古城遗址出土的象牙雕刻、大理石浮雕板、人面有翼兽像;安息国萨珊王朝的玻璃器皿、施釉陶器;5000多年前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刻写在胶泥版上的文献、史诗等珍贵文物。
巴格达
争夺“两河”水
两河流域包括了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国。土耳其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以下称此两河流为“两河”)的上游,叙利亚、伊拉克均在下游,土耳其截留的“两河”水多一些,下游国家的用水就必然少一些。伊拉克98%的水源来自“两河”,对于有着3800万人口的伊拉克,“ 两河”水就是伊拉克人的“生命之源”。叙利亚大部国土气候干旱,最大河流是幼发拉底河,它在叙利亚的流程有400千米。
土耳其东南部地区(称为东南安纳托利亚地区)位于“两河”上游,有着丰富的淡水和水能资源;但这里气候较干旱,绝大多数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经济相对落后。土耳其能源矿产资源不足,目前水电在土耳其总发电量比重不足10%,对廉价清洁的水电需求巨大,开发东南部地区的水能十分迫切。20世纪80年代土耳其开始启动“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简称GPA),进行水电开发、调水和扩大农田灌溉工程,计划耗资几百亿美元在土耳其东南8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建造22座大坝和19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将达750万千瓦,形成年发电量270亿度、占土耳其总发电量一半的水电基地;22座大坝蓄水可灌溉1000万公顷的土地,使土耳其东南8省的耕地中可灌溉耕地占比从目前的不足10%提升至55%,从而大幅促进农业增长。GPA工程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是幼发拉底河上的阿塔图尔克大坝(1992年竣工)和凯班大坝(1975年竣工)、底格里斯河上游的迪克尔水坝等;其中阿塔图尔克大坝是GPA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大坝,最大坝高169米、坝顶长1819米,拦截幼发拉底河形成的阿塔图尔克水库面积有817平方千米,库容高达487亿立方米;阿塔图尔克水电站装机总容量240万千瓦,是目前土耳其最大的水电站,以土耳其共和国首任总统、“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命名。
叙利亚在时任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主持下于20世纪70年代在幼发拉底河畔的拉卡市附近建设了阿萨德大坝,拦截幼发拉底河形成了面积610平方千米的阿萨德水库,蓄水量11亿立方米,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并向距水库80千米外的阿勒颇供水,保证了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阿勒颇的用水需求。
20世纪70年代初,叙利亚的阿萨德大坝、土耳其的凯班大坝相继建设并开始蓄水,直接导致幼发拉底河流入伊拉克的水量急剧减少,进而导致伊拉克依靠幼发拉底河灌溉的农田面积从13.6万公顷突然锐减到仅1万公顷,引起伊拉克的强烈不满。对土耳其正在建设中的GPA工程,叙利亚政府表示怀疑和不安;1987年,叙利亚与土耳其达成一协议:土耳其许诺其下泄给叙利亚的幼发拉底河水量将不低于500立方米每秒(年平均值)。1989年,伊拉克与叙利亚达成一项协议:双方约定从土耳其流出的幼发拉底河水,42%归叙利亚,58%归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在正常年份的平均流量是800~1000立方米每秒,按土耳其答应的500立方米每秒的出境流量计,土耳其得到幼发拉底河总径流量60%,而叙利亚仅得30%,对于干旱的叙利亚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1990年,在土耳其的阿塔图尔克水库蓄水期间,幼发拉底河断流9天,引起叙利亚、伊拉克的恐慌。2001年土耳其宣布将原来与叙利亚商定的平均最小下泄流量减少2/3至170立方米每秒,加剧了土耳其与其下游国家叙利亚、伊拉克的紧张关系。在正常年份,幼发拉底河在流出土耳其边境处的年平均流量是1000立方米每秒,如按照土耳其制定的500立方米每秒出境流量计,伊拉克可分得幼发拉底河约30%的水量;如按170立方米每秒的出境流量计,伊拉克得到的幼发拉底河水量仅有少的可怜的10%。对伊拉克来说,干旱缺水已成为不争的问题。伊拉克农业部长曾说“:我们的农业正濒临死亡,城市正在枯萎,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如此情景下保持安宁”、“我们伊拉克对水真的有迫切需求”。2009年,土耳其宣布将重启底格里斯河上的总造价12亿欧元的伊利苏大坝建设,伊拉克政府表示强烈不满,呼吁欧洲公司放弃对该工程支持;伊拉克政府发言人说:“在底格里斯河上建设伊利苏大坝将影响河流及其沿线农民的生计”。2018年夏,伊拉克全国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加上上游土耳其拦蓄“两河”水,进入伊拉克的“两河”水急剧减少,伊拉克农业部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停止了所有需要大量用水的水稻、玉米的种植。
上一篇: 中国有多少个岛屿(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岛屿)
下一篇: 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