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健康生活网
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小麦雄性核不育现象。已知在小麦的4A、4B、4D、5A、5B和5D染色体上存在有控制雄性育性的基因位点,每个位点的突变或缺失都可能引起雄性不育。在众多的小麦核不育材料中,绝大多数受控于隐性基因,受控于显性基因的只是极少数。迄今,在小麦上已得到两例显性核不育突变。一是1972年在中国山西太谷县发现的天然突变体——太谷核不育小麦。另一例是1976年美国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属间杂交种得到的人工突变体FS-6。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显性核不育基因位于4D染色体短臂上,距离着丝粒大约31.2个交换单位,而FS-6的显性核不育基因位于5A染色体短臂上,距离着丝粒3.1个交换 ......
上一篇: 小麦穗发芽
下一篇: 小麦叶龄促控法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